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就是跨國世界人!《失去故鄉的臺灣人》作者:希望讓在日台灣人也被看見

作家野島剛。 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報導)日本作家野島剛於 28 日受邀到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分享二月底甫出版的新書《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分享會上也談到自己選定訪談對象的標準以及採訪過程的趣事,野島也透露一些自己認為的台灣和日本異同之處,野島表示,日本青年對於政治參與普遍冷感,很羨慕台灣青年對於政治參與相當積極。

分享會一開頭,野島剛先簡單地自我介紹,還幽默地自嘲了一番,因為台大集思會議中心的電子看版上,將野島的姓誤植為「野鳥」,野嶋剛表示,之前甚至還曾被叫過「野崎先生」、「野先生 島剛」。

2018 年第 17 屆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野島剛(右)以發表於天下雜誌官網的「野島剛時事專欄」,獲得平面及網路類新聞評論獎。
圖片來源:中央社

與談人何義麟教授表示,自己也有做在日台灣人相關的研究,所以首先要和野島說聲謝謝,野島的著作完整詳細又淺顯易懂,對台日之間貢獻極大,何義麟也提到,台日關係在解嚴前後有很大的變化,能將在日台人的故事寫出來,也能增進台灣人的自信,讓大家思考台灣現在的處境與前途何去何從。

何義麟先提問,台灣是個被邊緣化、不被承認為國家的小島,有何值得珍惜的地方呢?把視野放大看海外的台灣人,台灣是有很多能去談的,近年自己從事台美人研究,中研院也有學者在關注赴中或赴南洋的台灣人,而從野嶋的著作可以重新認識到:台灣的歷史與發展並不限於島內,而是在全球史脈絡下的台灣。透過這樣一本書可作為一個認識海外台灣人的基礎,也可重新檢視台灣人在日本統治下並非完全遭受壓迫,反而有不少人利用機會去到日本甚至南洋或滿州發展。

野島接著也開始分享採訪的人物與自己的構思,一開頭野島提到隨著 4 月明仁天皇退位,「平成」的年號也將結束,聽說新的年號可能是「永和」,野島幽默地表示,所以台灣的永和豆漿有機會也能到日本去發展一下,開頭神來一筆逗笑全場。

明仁天皇將於 4 月退位,屆時也將公布新的年號。
圖片來源:中央社

野島表示,自己 2007 到 2010 年期間在台灣擔任朝日新聞的記者,那時候就開始對台灣歷史有更多的接觸,自己曾出版了一本「蔣介石與日本白團」的書,並做過一些電影、政治的評論以及報導文學,也訪過如台獨大老辜寬敏以及書中的人物蓮舫,書裡也有提到包括「泡麵發明人」安藤百福、日本國民作家邱永漢等人。

野島說,起初自己就希望寫些不為人知的事跡,這樣才有報導的價值,而何教授與作家出發點相同,只是學術注重理論與結構及思考方法,自己也希望能藉由出書與大家相互激盪,但自己注重的不是理論,而是讓大家知道在日台人的成就,讓大家開始關心、產生興趣,甚至開始關心海外台灣人。

野島也嘆道,在日台灣人在日本其實像外國人,就很難被看見,久而久之甚至可能淹沒在歷史中,所以自己的工作是跟時間賽跑,希望藉由自己的視線與調查,挖掘出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野島提到,台灣和日本的交流有兩個斷點,包括 1945 年戰敗放棄台灣和 1972 年與中華民國斷交,但官方斷交之後,日本人最喜歡的國家仍是台灣,許多台灣人最喜歡的國家也是日本。

接著,野島談到台灣政治問題,野島表示,統獨問題其實來自於歷史,日本戰後放棄台灣主權,台灣發生了二二八和後來的白色恐怖,民主化之後近年又面對到中國的介入,人民對於國家的認同與台灣前途的看法就多有不同,相反日本沒有認同與國家前途問題,民主黨與自民黨執政的方向其實大同小異,台灣則常因政局變動產生危機感。

野島表示,在威權時代,許多台灣人在遭受中國國民黨通緝後逃到日本,而因為台灣人的勤奮,所以在日本都有不錯的發展,有些人從事台獨運動,有些則發展個人事業。野島進一步表示,雖然有不錯的發展,但是這些在日台灣人其實都很少受到日本人和台灣人的關注。野島說,「海外台灣人常常不被看見,我覺得作為一個關心台灣的日本人,他們的故事必須要在日本人與台灣人面前被看到。」

野島也透露自己選定採訪對象的條件,野島表示,其實有點主觀,自己選定對象不一定要有百分之百的台灣血統,有些甚至已經不到四分之一,但是其生活與經驗一定要有些許台灣情感與台灣背景。

王貞治(左)職棒生涯共敲出 868 支全壘打為世界紀錄,於 2006 年第一屆世界棒球經典賽中擔任日本隊總教練,率領日本隊打下第一座經典賽冠軍。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為什麼沒有訪王貞治?」野島表示,因為王貞治是未曾到過台灣生活的中華民國國民,王貞治生命裡並沒有台灣經驗,只有中華民國國籍,野島透露,王貞治能在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狀況下獲頒日本榮譽國民賞,許多日本人覺得很有意義,也能夠接受。

野島也偷偷向讀者透露,身為一個採訪者,既使受訪者立場不同,仍尊重受訪者的感受與看法,但是因為自己希望寫出有歷史價值的作品,希望五十年、一百年還有人願意看這本書,所以書中也收錄了一些較負面的事蹟或做了一些比較負面的評論,不時會有受訪者抗議。

對此,何義麟也表示感同身受,何義麟苦笑著向讀者們分享訪談與寫作的痛苦,「受訪者常常很高興地接受訪問之後,卻往往在文章出來後有很多不愉快,有些受訪者認為自己的話語被曲解,這樣的狀況滿常見的!」

何義麟更以自己為例,何義麟表示,自己曾寫一篇算是當時最完整的謝春木傳記,自己將標題定為「被遺忘的半山」,結果謝的家屬很不能接受,他們認為「半山」是專指那些投靠中國國民黨的台灣投機份子,但實際上「半山」原意是指在二戰前就到中國發展的台灣人。

何義麟也和野島談到關於在日台灣人之間的分歧,野島表示,台灣人的分歧很多角度可以討論,如 1920 至 1930 年間在日本受教育的台灣人比較左派、自由派,1930 年之後赴日的可能就對左派沒那麼關心,而現在在日本的黃文雄、金美齡多為右派、獨派,也常讓日本人誤會台灣人都是那個樣子,結果到台灣才知道台獨仍是少數,但是台獨在日本非常有影響力;而戰後才到日本的台灣人則較多左派甚至統派,過去像陳舜臣甚至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然後在天安門事件後才覺醒、放棄國籍。

野島接著說,有些華僑或所謂外省人是在台灣民主化之前就來到日本,觀念上留有很強、算是離台時的中華民國觀念,因為這樣的情感,日後民進黨也很難爭取華僑的支持,這也算是是時代造成的分歧。

何義麟半開玩笑地對書名提出質疑,「何謂『喪失故鄉者的台灣人』,這樣有些小看台灣人,其實台灣不是被國家拋棄,而是台灣人把國家拋棄,在沒有國家支持下自己站起來,雖然日本反對雙重國籍,但雙重國籍很正常啊,保險都會多買幾家了,台灣人沒國家可以依靠,就多找幾個國家來依靠,台灣就是跨國世界人!」

何義麟也提到,現在很多人在講「我也是中國人」其實多是言不由衷,台灣人並不想當中國人,而是各國都願意去的「世界人」,何義麟表示,國籍問題其實是台灣人的一種悲哀,接著何義麟也向野嶋問到日本人對於雙重國籍的看法。

擁有中華民國與日本雙重國籍的日本政治人物蓮舫。
圖片來源:中央社

野島則以台裔日本國會議員「蓮舫」為例,野嶋說,很多國家不允許國會級選舉者有雙重國籍,國會議員需要展現對國家的忠誠度,蓮舫當時說是「忘記放棄台灣國籍」,而她後來很多的解釋,對祖國和認同都沒說清楚、變來變去,原本大家還很期待第一個女性跟新移民首相,結果她人氣掉很快,有台灣國籍原本對她是有加分效果的。

野島進一步表示,台灣人在日本比較被接納,很多人都還是用漢名;反而是朝鮮人比較容易受歧視,所以常常會改姓、取日本名,而台灣人在日本發展,有台灣身份多數都是「加分」,日本是兩套標準的社會,檯面上不接受雙重國籍,檯面下則包容,但蓮舫的失敗是因為交代不清楚。野島透露,自己也將這個部分寫在書中。

有讀者問野島「日本是否排外」、「為何不研究海外日本人而選擇研究台灣人」,野島則先 Cue 有旅日經驗的何義麟回答。

何義麟表示,自己是在平成 2 年去到日本,而書中寫的日本是比較排外的,90 年代有「失落的十年」,後來甚至變「失落的二十年」,其實現在日本因為老年化和少子化讓國力漸漸衰落,他們現在需要外國人,優質的台灣人更是他們需要的人才。何義麟也提到,其實在日華僑與在日台灣人有著完全不同的社會階層,台灣人去日本多是留學或做生意的資產階級,華僑則是「剪刀、菜刀、剃頭刀」的討活者,而日本排不排外其實要看整體的環境氛圍。

野島則又展現了幽默,反問現場讀者「台灣人是否排外?」,許多讀者苦笑著不敢回答。野島表示,關於日本或台灣排不排外其實有很多種的意見,自己在台灣其實未曾感受到台灣排外,不過中華民國制度上比較排外,也可以說是比較落後,而日本現在制度上比較開放。

野島也解釋到,日本人其實心態上比較不習慣面對面與外國人交流,畢竟是個島國,也未曾受外國統治,日本人是比較用沈默來表現友善,台灣人常誤會日本人冷淡,其實他們是害怕傷害到外國人,而網路上可能有些排斥中國或朝鮮人的言論,但實際行為倒還好。

日裔秘魯籍的 Alberto Kenya Fujimori 曾任秘魯總統,日本移民在許多南美洲國家政界表現活躍。
圖片來源:芋傳媒翻攝

至於為什麼不做海外日本人的研究,野島表示,自己寫作優勢是在台灣人這個部分,在日本從事海外日本人研究的人很多,研究海外台灣人的則較少,也是考慮了自己的「市場價值」,台灣相對是自己關心也有能力的領域,自己也對海外日人沒什麼興趣,而像是秘魯、巴西的日裔政治人物,也已經有很多人在做研究。

而關於日本左傾和右翼化以及從全共鬥到近年社運的看法,野島表示,日本人其實很羨慕台灣,年輕人熱衷而且願意討論政治,「日本年輕人已經對政治冷感到零下四五度」,台灣不管是選舉或社運都能動員很多年輕人,這是一件令日本人羨慕的事情,雖然有些情況如:同性婚姻或廢核被公投否認,其實日本有點難以理解,但這仍需要年輕人持續參與。

野島也提到,如台灣的 318 運動、香港的雨傘運動後,許多青年都積極投入政治,但日本先前有抗議安保法修改,不過能量就沒能延續,而自己出身在 1968 年,長大後聽說 1960 年代是一個熱血的時代,而成年的時候已經是 90 年代,那時大家反而是熱衷打工賺錢、追求女朋友,自己其實有點討厭那個時代。

野島也舉例描述台日青年的不同,如:台灣青年如果面臨 23K 或失業,可能就會罵罵政府,甚至踏上街頭,算是比較願意參與、關心政治,反觀日本青年遭逢挫折時,則多會檢討自己,甚至懷疑自己為什麼生在這個世界。

最後則有讀者建議能夠再納入如近年赴日的台灣棋士以及旅日台灣棒球好手郭源治、陳大豐等人的故事,野島大方地表示,接著第二、第三版會再加入!

台灣旅日棒球好手郭源治,為台東縣阿美族原住民,現已入籍日本。
圖片來源:中央社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 タイワニーズ 故郷喪失者の物語” book_author=”野島剛” book_translator=”林琪禎” book_publisher=”游擊文化” book_publish_date=”2019/02/25″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03/getImage-5c9cad1a439cd.jpe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780″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294312747170″ ext_link_text_1=”誠品書店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