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廠藥陸續退出台灣,可能影響兒童用藥。兒科醫師李秉穎說,兒童藥品處方應考量兒童接受度,原廠藥退場致醫師用藥武器變少,政府應為重要藥品設價格保護機制。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李伯璋今天受訪表示,目前準備成立任務小組,仔細檢視各項藥品的情況。針對醫師提醒有關兒童藥品和接受度問題,會特別小心處理。
近日憂鬱症老藥「百憂解」、抗生素後線用藥「泰寧注射劑」相繼傳出因不堪健保藥價逐年調降有退場計畫,引起醫界震撼。雖然原廠藥退場,還有同成分的學名藥可選,但劑型不同,可能影響服藥意願,兒科、兒童精神科醫師仍表憂心。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今天受訪表示,對兒科醫師而言,重要的是開出的處方必須能被兒童接受。
李秉穎分享,一名 1 歲男童被帶來門診,原因是中耳炎高燒不退。一問之下,才知道小孩拒吃原來處方的抗生素糖漿。只好開出另一種抗生素膠囊,希望家長努力將每次半顆膠囊的藥粉送到小孩口內。醫師沒有另一種抗生素糖漿可供選擇,因為原先可以使用的欽納特抗生素糖漿已退出台灣市場。
李秉穎表示,兒童專用藥劑是獲利很少的藥品,但對維持兒童健康極為重要,更攸關少子化台灣的未來。健保署應考慮為重要藥品設立價格保護機制,包括兒童專用製劑、後線抗生素、特殊急救用藥等。
維持藥品品質,是維持醫療品質的重要環節,李秉穎表示,學名藥都會經過嚴格的審核,才會獲准上市。問題是上市後,學名藥品的品質是否有定期檢驗機制,且兒童專用製劑上市,也應加入兒童接受度評估。
李秉穎說,在台灣上市的很多兒童專用製劑,其中有許多被兒童排斥。他曾多次遇到家長要求不要開藥水,原因都是小孩不喜歡藥水的味道,有些小孩甚至寧願吃苦的藥粉。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謝依璇日前投書媒體指出,兒童青少年期的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的治療選項中,取得易感與脆弱族群的適應症認可並不容易,百憂解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是相當重要的主線藥物之一。
謝依璇表示,如果從服藥便利性而言,目前台廠學名藥物都是膠囊,原廠百憂解則是口溶錠劑,對於年紀還小的兒童來說,膠囊不容易吞服,拆開倒出粉末吞服又苦,更換藥物劑型需要一些適應期,且錠劑也比較方便微調藥物劑量,在體重仍輕或對藥物反應敏感的孩子身上,可以監控並減少副作用產生。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