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你我都不該忘記316這天「鎮魂激戰」 以寡敵眾的烏牛欄之役

二七部隊以寡擊眾,力抗國民黨軍。 圖片來源:擷取自 王永成版畫作品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報導)今年初,被稱作「二二八戰士」的二七部隊警備隊隊長黃金島辭世,而 72 年前的今天,1947 年 3 月 16 日,正好是黃金島率 40 名保鄉戰士力抗 700 名國府正規軍的「鎮魂激戰」——「烏牛欄之役」,這也是二二八事件中,武裝反抗的最後一戰,值此紀念之際,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當時的歷史情境。

1947 年,二二八事件自台北爆發後,群眾透過廣播向全島放送此事,積壓情緒已久的各地人民,皆紛紛響應起義。當時,由楊克煌、鍾逸人、蔡鐵城、黃信卿、古瑞雲等中部地區各方人士,共同組織的反抗國民黨的武裝民兵「二七部隊」(又稱「台灣民主聯軍」),可以說是二二八事件期間,規模最大、維持最久的武裝反抗勢力。

原先在中部地區的民軍隊伍共計有彰化隊、大甲隊、豐原隊、東勢隊、埔里隊、員林隊、田中隊、太平隊、獨立治安隊等。3 月 3 日上午,國民黨軍出動卡車在台中市區沿路掃射,民軍遂與之展開激烈槍戰,雙方皆有死傷。當日下午,其他的民軍趕赴支援,從下午四點打到晚上,結果國軍部隊在晚間十點左右便繳械投降。

隔天,民軍陸續攻取台中市政府、台中市警察局、台中縣警察局、台中市憲兵隊、台中團管區司令部、台中軍械庫六處、台中廣播電台、台中電信局、專賣局台中分局等重要機構,此時的台中市區以及近郊悉數已為民軍控制。3 月 6 日,作戰本部將在地的八支部隊,以及四百餘名青年學生,結合戰後退伍的台籍日本兵改組為「二七部隊」,由鍾逸人擔任二七部隊的部隊長。

來自民間所組織的武裝部隊。
圖片來源:擷取自 風林火山教科文組織

3 月 12 日,二七部隊得知國軍大批增援部隊逼近台中的消息,考量自身實力有限,以及避免與國軍在台中市區進行正面的戰鬥因而波及台中市民,於是部隊轉往南投埔里,並改稱「台灣民主聯軍」。二二八事件期間,二七部隊除攻佔台中各政府機關之外,亦武裝支援嘉義、南投民眾反抗國軍的戰鬥。

二七部隊因得知國軍二十一師進逼台中,為了避免與國軍正面交鋒而波及市民,於是將部隊轉往南投埔里。3 月 13 日,二七部隊進駐埔里武德殿(現埔里鎮公所位置),警備隊隊長黃金島帶領四十多名戰鬥人員,駐守在烏牛欄溪南岸距烏牛欄橋(現愛蘭橋)西南處的山坡。

芋傳媒資料照片 / 黃金島

3 月 16 日清晨,二七部隊向國民黨軍開出第一槍,為烏牛欄戰役揭開了序幕。二七部隊佔地利之便,由上午激戰至黃昏,造成國軍逾 200 人傷亡。此役雖重創國軍,但僅僅是短暫的勝利,由於兩軍兵力和火力相差懸殊,在彈藥用罄、糧食短缺的情況下,二七部隊決定化整為零,在當地宣布解散,烏牛欄之役終告失敗。

雖然如此,二七部隊也讓國軍付出慘痛的代價,成為二二八事件中最後、最激烈的一戰。

台灣經歷民主化後,談論二二八已不再需要承受死罪折磨,為紀念這段台灣民兵反抗外來統治者的義行,南投縣政府於 2004 年,在埔里鎮愛蘭橋頭設置二二八事件紀念碑,並命名為「圓而不圓」,就是為了向二七部隊在烏牛欄一役的戰鬥致上最高敬意。

烏牛欄戰役紀念碑。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其紀念碑碑文中提到:「二二八事件,是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歷程之共同記憶,本府結合歷史與藝術,設置「圓而不圓」紀念碑,象徵全民心靈寄望之和平,與互相依存的族群融合。祈這塊土地上之子民,體諒當年環境特殊,引為殷鑑,放眼未來,用愛與寬恕,療撫傷痕,追求公義,尊重人權,守護民主台灣永遠和平。

儘管「烏牛欄之役」在台灣歷史的進程中只是曇花一現,但其保鄉衛土、力抗暴政的「台灣精神」卻永存人心,你我都不該忘記 3 月 16 日這天,台灣人挺身而出的英勇事蹟。

延伸閱讀: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