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受邀為本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路版「如何修復民主」專題撰寫專文,分享台灣開放政府經驗。唐鳳今天表示,這代表台灣在新型態的數位民主受到國際肯定。
唐鳳在經濟學人的專文以「台灣內部創新數位民主」為題,指出台灣嘗試將協作精神納入政府治理,將網際網路作為公共討論空間,用「實踐協作參與」,作為數位時代的民主共同連結。
唐鳳下午告訴中央社記者,現在有各種問題威脅民主制度,經濟學人的專欄主題設定為民主不應只是防守,而是該更積極因應,因此從世界上找了幾個民主深化或民主新階段案例,足以作為參考,讓民主更加深、加廣。
唐鳳說,她受邀撰寫專文分享台灣開放政府的經驗,有兩個意義,一是台灣在新型態的數位民主方面已獲得國際肯定,台灣的方法可以幫助修復民主,讓民主往進一步發展,足以供各國參考;二是將更有利於台灣爭取實質參與更多國際組織,例如她即將在 5 月前往加拿大,參與開放政府夥伴關係聯盟(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OGP)的峰會。
唐鳳表示,她認為台灣的開放政府與協作會議等作法,能夠協助培養「公民的風度」,與打造「傾聽文化」,也就是當最後討論出的結論不盡如己意的時候,要能保持風度。她認為,對民主最大的威脅,就是沒有傾聽文化,當每個人都只顧著吵、只顧著講,沒有能力傾聽的話,民主的基盤就不穩固。
她笑說,現在已舉辦過 40 幾次協作會議,「還沒有一次被翻桌的」,現在的課題是如何讓這套方法更擴大、更往下,深入應用到地方政府或三級單位。
唐鳳在專文中提到,行政院 Join(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開放民眾提案,吸引高達 400 多萬人參與,每個部會都設立了「開放政府聯絡人」,作為跨部會合作的單一窗口,也是公部門與民眾的溝通橋梁,每當Join 平台有提案出現,就召開協作會議進行討論。
她指出,這些做法,不只降低了民主的門檻,更是民間和政府互相理解的過程。在世界重新思考政府治理的此時,「民眾主動參與、政府隨時回應」的台灣民主,正為 21 世紀的新型態公民協力與對話,作出示範。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