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青農只愛醜美人 日本農業專家都好奇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VincentNguyen

台東縣池上鄉青農魏瑞廷,栽種有「醜美人」之稱的「高雄 139 號」稻米,不僅要賣到杜拜,連日本農業專家團都到池上觀摩。

由日本秋田縣大潟村村議員為首的「日本農業專家團」共 9 人,昨天下午參訪區塊鏈科技導入傳統稻米產業的「池上禾穀坊」農場,了解池上禾穀坊如何與科技做結合,同時了解整個友善農耕的施作方式。

農場主人、青農魏瑞廷今天表示,日本農業專家團除了對區塊鏈技術記載稻米在田中的生產過程,以及後段的乾燥、碾製、包裝感興趣外,特別好奇為何他獨愛種「高雄 139 號」米種。

魏瑞廷表示,在池上「高雄 139 號」品種有「醜美人」之稱,遠近馳名的「池上便當」就是用這種米;但是因外觀不好,稻米競賽無法拿到好成績,稻農栽種意願不高。

「好吃比較重要,沒想過要參加稻米比賽」,魏瑞廷說,「高雄 139 號」品種, 40 幾年前引進台東,口感好,但是外觀不佳,稻米比賽從未拿過冠軍;稻米比賽初賽是外觀,因此第一關就被淘汰了。

「高雄 139 號」品種生長期較長、晚熟,產量和病蟲害的控制比較穩定,口感一級棒,是過去進貢日本天皇時常用的貢米,唯一缺點就是「醜了一點」。

魏瑞廷表示,他目前耕種的稻田面積 25 公頃,年產百噸,部分行銷國外,近期為提升產值正在加入回教認證制度,準備以「米之谷」品牌賣進杜拜。

37 歲的魏瑞廷 9 年前回到池上鄉幫父母種田,雖然池上米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台灣歷經食安風暴,許多民眾很關心食安問題,他認為區塊鏈科技導入農業,這是創新農業的契機。

去年 7 月台灣奧丁丁集團創辦人王俊凱,邀請魏瑞廷跨領域合作,將被譽為「下一個網路」嶄新的區塊鏈與物聯網(IoT)技術導入傳統稻米產業,打造「讓一粒米從栽種到餐桌的過程,完全透明,並產出讓全世界看得懂的生產履歷。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