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從生子椅談助產士 藝術家找回被遺忘的歷史

圖片來源:中央社

「傳統不見了,如果沒找回來,歷史就不見了。」藝術家陳建北策劃「助產序曲」,從一張生子椅開始談起,爬梳歷史發現西方也有生子椅的歷史,但台灣卻遺忘這段文化。

陳建北於 2016 年底在台南駐村期間,當時在構思明清府城議題時,由於身處舊城區的氛圍中,兒時記憶被喚醒,想起傳統會認為生兒育女都是妻子的責任,想到大媽流產經驗之憾以及外婆的醫生境遇,強烈感受到當時女性所承受的壓力。

然而生產又是生死交關之事,早年因為經濟因素,多數人都是由產婆接生,隨著西方醫療概念引進後,婦女也選擇在醫院生產,產婆也演變成必須受過專業訓練、又持有執照的助產士,「助產序曲」的 75 歲受訪者顏桂英,職業生涯裡就接生過至少 400 位新生兒,這些故事都吸引著陳建北。

陳建北特別用一張「生子椅」作為展覽的主視覺,放在展場的長廊尾端,背景映照出紅色喜氣的氛圍,他表示,在訪問助產士的過程當中發現,生子椅原初是作為孕婦生產時坐的椅子,但最後卻被當成是一種嫁妝,忽略了原本的意涵。

「我們的傳統不見了,如果沒找回來,歷史就會不見。」陳建北表示,他作為當代藝術創作者,雖然是接受西方教育,但卻認為當代藝術除了要運用新科技創作,但也要有能與過去傳統連結的歷史脈絡。

他搜尋西方歷史當中意外發現,在西方的繪畫、雕塑當中,也有女性坐在生子椅生產的圖像,甚至有西方博物館典藏生子椅,反觀台灣其實也有生子椅的歷史,只是被遺忘,他藉由這次策展,認為這是值得文化史研究的好題材,也代表在這個面向上,「台灣不是缺席,我們也有我們的歷史」。

「助產序曲」透過顏桂英及當時被她接生的婦女訪談開始,勾勒出早年台灣關於生產、婦女社會處境及傳宗接代的重要性。展覽即日起至 3 月 24 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