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理工科博士變身書法家 鼓勵學寫字認識漢字文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任職工研院的蘇梓靖,從小對書法、繪畫有興趣,毛筆寫字是他抒發心情、釋放工作壓力的最佳管道,他總鼓勵大家學寫書法,因快樂寫字能穩定心性,也能認識文學與漢字文化。

來自台南的蘇梓靖,與一般家庭的孩子一樣,因父母親期待,從小與家裡兄弟們被安排學習書法與繪畫,不過最後哥哥、弟弟已逐漸對畫圖、寫字不感興趣時,蘇梓靖仍堅持著,這一寫就是 20 多年。

蘇梓靖說,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書法,直到高中就讀台南一中時,因升學壓力而短暫 3 年沒有跟著老師學習,但仍未中斷持毛筆寫字的習慣。

10 多年前,只要成績許可,總希望學生能夠朝理工科發展,而對書畫藝術很有興趣的蘇梓靖,也在家人與社會期待下,成功考取他自認「理工與藝術結合」的成功大學建築系。

進入大學後,蘇梓靖除接受建築美學與工程等課程訓練外,也參加美術社團,持續跟著社團老師精進書法功力;此外,由於書法作品多會落款、鈐印,但委託名家刻印所費不貲,因此他也在社團老師啟蒙下,接觸篆刻,笑稱「自己的印章自己刻」,也逐漸刻出興趣。

蘇梓靖在成大渡過大學、碩士與博士 10 多年時間,專業訓練上轉向建築能源領域,但提筆寫書法的習慣未曾間斷,畢業、退伍後,服務於工研院綠能所,從事建築能源計算、能源政策相關研究,並成為工研院量測中心書藝社指導老師。

蘇梓靖說,因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工作之餘除了喜歡流行音樂外,也持續提筆寫字,有時欲罷不能,他認為,寫書法的過程,可以將心情透過文字獲得抒發。

蘇梓靖的作品內容,古代詩詞僅佔小部分,特別喜歡寫流行歌詞,「因為比較貼近現代人的想法」;他說,幾乎只寫讀了有感覺的文句,因為只有對那些文句有感覺,轉換成書法線條才會有溫度,「否則只是抄抄書罷了」。

眾多書法書體中,蘇梓靖較喜愛、也自認較具個人代表性的是「草書」。他說,草書造型自由度高,表現力強,像是每位書寫者的「密碼」,有時能較隱晦地與書法同道分享並抒發心情。

他鼓勵民眾學習書法,除了可以在寫字過程中發現文字之美,抒發生活壓力外,也能從中了解更多漢字文學與文化。

蘇梓靖今年除了受新竹市政府邀請,設計新竹市「恭禧發財」春聯,近日也在新竹市「一攬芳華」人文藝術空間舉辦個展,即日起至 3 月 17 日展出 22 件書畫、 29 方石刻印章等作品,他敬邀對書畫、茶、盆栽有興趣的民眾前往看展、品茶、交流藝文。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