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你不知道的元宵小知識:參加元宵聯誼找好尪、皇帝微服出遊是由來?

圖片來源:Pixabay

[bs-quote quote=”跌破眼鏡神明冷八卦、古今中外超亮點神明圖像,還給你用得到的拜拜小知識!”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上元節是天官大帝誕辰,梁元帝《旨要》:「上元為天官賜福之辰。」;在這個節日裡,臺灣最熱鬧的慶典之一就是平溪放天燈。人們相信將願望寫在天燈上飄向天空,老天爺便會收到——但其實應該是要請求「天官賜福」才是!

皇帝放夜微服出遊,元宵節自此定名

現在正月十五祭祀天官大帝,但漢朝最早開始在這個節日拜的神明,其實是太一神;太一是太極、道的同義詞,被神格化為宇宙主宰之神。

正月十五日是開春第一個月圓之日,日期本身即饒富吉慶與意義,自然形成熱鬧夜景。《漢書》記載,負責京城治安的長官執金吾(官名)在此夜奉令鬆管,稱為「放夜」。漢文帝還下令王公大臣可以在這晚便裝輕從出來與民同樂,而他自己也微服出遊。由於是元月十五之夜,所以稱為元宵節,也是成為法定節日的開始。

後來,漢武帝為了修仙,聽從方士之言立祠祭祀太一神,取代昊天上帝的帝位,因此漢朝廷正月十五從黃昏一直到黎明祭祀太一神,此即元月十五祭祀天神之始。

只不過,以太一神取代昊天上帝與古禮不合,所以後代將太一神從祭祀中去除,而元月十五恰好是天官大帝誕辰,故大概在隋初時,就演變成祭拜天官大帝,元宵節也因而又稱上元節。

熱鬧元宵假期後來不斷延長,到了明代,官員自初八至十七共放十天假,期間各種慶祝活動熱鬧紛紛。

點燈、猜謎、吃元宵

正月十五日還是佛教的大日子!漢明帝崇尚佛教,除了在洛陽興建中土第一座佛寺白馬寺,也因為佛教經典記載正月十五日佛陀舍利的神力會使大地震動放光,花如雨下,天空飄樂,為眾生證信,此時僧俗雲集觀禮參拜,故下令這晚在宮廷和寺院點燈供佛,在《大唐西域記》的記載中,古印度摩揭陀國確有此習俗。後來,元宵節以花燈為主的各種慶典活動便依此熱鬧不絕地展開兩、三千年。

至於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據宋末《武林舊事》記載,文人喜歡在燈籠上題詩,百姓則喜歡寫一些歇後語、諢語暗戲他人,因而演變成燈謎。

此外,吃飽滿渾圓的元宵則象徵團圓與圓滿;元宵並非湯圓,而是將一個甜餡放在盛滿糯米粉的籮筐中不斷搖動,使其愈滾愈大的甜點。記住,三官大帝是素食,所以祭祀的元宵應該為素。

圖片來源:Pixabay

少女要在元宵節偷摘蔥?

在元宵節「偷挽蔥,嫁好尪」是臺灣特有的習俗,因為臺語「蔥」與「尪」音類似,在這春花開、春月柔的浪漫夜晚,自然容易勾起思春情懷,所以才有這個習俗,至於偷摘是因為少女情懷羞人知,只好偷偷摸摸去摘取,現代社會開放了,參加元宵聯誼找好尪,成功機率或許更高些。

全文摘自《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神明微歷史、拜拜小知識》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神明微歷史、拜拜小知識” book_author=”柿子文化, 林金郎 ” book_publisher=”柿子文化” book_publish_date=”2018/08/27″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8/09/getImage-1-5ba917c100f14.jpeg” book_link=”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37862696621″ book_link_text=”誠品網路書店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4030″ ext_link_text_1=”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2=”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852124″ ext_link_text_2=”讀冊生活購書” ext_link_3=”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kmcode=2012720030166″ ext_link_text_3=”金石堂網路書店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