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賴柏如今天表示,在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罹病率以 10 歲以下兒童最高,部分到成年仍然反覆復發,有人甚至放棄治療,現在有新療法可以改善病灶。
賴柏如指出,多數民眾都認為異位性皮膚炎不是嚴重的疾病,在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罹病率以 10 歲以下兒童族群最高,其中約 10% 兒童的病症會隨年齡增長而轉好,甚至會痊癒,但有些患者到成年都無法擺脫反覆復發的糾纏。
賴柏如表示,根據統計約每 3 名成人患者中就有 1 人是中重度病情,全身病灶面積超過 10%,嚴重搔癢難耐。除承受難忍的生理症狀外,也因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擔心隨時復發的心理壓力,或是對外貌缺乏自信,導致社交、生活、工作、求學上的退縮,甚至有憂鬱及焦慮傾向。
賴柏如以一名 18 歲的高中生為例,這名學生因為課業壓力而病情大爆發,全身 30% 體表面積都是紅疹病灶,布滿抓痕,還曾因為傷口感染而住院治療,患者也接受外用藥物及口服免疫調節劑等治療,甚至喝符水等非傳統治療都嘗試過,仍然反覆復發,影響課業學習及日常生活。
賴柏如說,去年 12 月這名學生開始接受新型生物製劑治療, 4 週後病情大幅改善,紅疹面積得到緩解不再感到搔癢,睡眠品質也變好。
賴柏如認為,除了施打生物製劑外,如果再加上局部病灶併用外用類固醇,兩者持續治療一年後,約 2 / 3 患者的患部面積及嚴重程度都能改善逾 75 %,同時穩定控制及改善生活品質。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