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胡家銘報導)「文青必逛!漫步師大商圈」、「隱身台北的文青巷弄」⋯⋯如果自認為是文藝青年,或許會因為上述類似的文章而親自走訪師大周圍的環境,然而,若再仔細一點深入方格之間,將會發現一處外觀典雅,卻又很容易忽略的日式歷史建物——「梁實秋故居」。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雲和街 11 號的「梁實秋故居」,建於 1933 年(昭和八年),附近一帶在日治時期是昭和町,這棟房子最早是台北高等學校英語教授富田義介的住所,戰後則改為省立師範學院的教職員宿舍,梁實秋於 1952 至 1959 年間居於此處,前院麵包樹下即是梁家著名的聚會場所,直到 2003 年被列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如今,經營權已交還師大,今年一月底已不再對外開放,對此,長期耕耘梁實秋故居的玩子老師感慨萬千。隨著玩子老師的腳步踏入屋內,除了四處裝滿雜物的紙箱,僅剩空蕩的迴廊與昏暗的燈光,氣氛顯得有些黯淡,與巷弄外不遠處的師大商圈,形成強烈對比。
「這棟房子承載著許多故事,可以說是台灣近代史的小縮影。」
稍微整理一個方便訪談的狀態,玩子老師頓時化身為「講古仙」,開始娓娓道來這段台灣歷史。她表示,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接收了日治時期的日本建築,將許多原本的官舍轉換成公有、私有的財產,同時分配給如台大、師大等公立單位當作教職員宿舍;而戰後跟隨國民黨來到台灣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像是胡適、林語堂、俞大維、殷海光、錢穆、李國鼎等人,都是住在日本時代的建築裡,有些人住到終老,梁實秋卻只在這兒住了七年。
七年的光陰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梁實秋在這裡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寫下了經典散文《雅舍小品》,更編纂了《遠東大字典》,可以說這棟建物伴隨著梁實秋成就這些著作。可是他後來搬離此處移民美國,所以並沒有留下一點相關的「蛛絲馬跡」,因此,她才想辦法匯集一些50年代的舊物、古董之類的東西,盡可能地還原當時的面貌,為的就是讓梁實秋的文學、美學、哲學一併呈現。
聊到這裡,玩子老師望向庭院,輕聲呢喃著:「啊!你來了!」原來,照以往的慣例,那隻隔壁的貓咪總是在黃昏時分固定到此散步、逗留,玩子老師笑言:「牠還常常會跑上來裡面呢!」
這隻貓的出現成了一個轉折點,玩子老師開始回憶起初到梁實秋故居的淵源。
她透露,當初師大修復完工後便委外招標,盼能夠妥善經營,他們有幸承接,這五年來花了很多財力、心力在梁實秋故居,目的不只是保存有形的實體,還要把無形的文化底蘊給留下來;秉持這個理念,並全力維護空間,也積極利用它的背景辦活動,如文學推廣、藝文課程及講座等,賦予它更多元的意義詮釋,「因此,不要說賺錢,連打平都很困難,根本就是賠錢生意。」
不過,玩子老師堅信,梁實秋故居是屬於全台灣人民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資產,自然而然地對這個領域的維護產生一種使命感,她強調,「它的脈絡必須要被看見,要根植於人民的生活。」
即將告別這個付出許久的地方,玩子老師依舊樂觀。她說,五年過去了,她跟著梁實秋故居一起成長,縱然有再多不捨,天下總沒有不散的筵席,換個角度想,或許校方重新經營會更好,由衷期盼,無論經營者是誰,不能只是向「錢」看齊、功利主義至上,一定要保持它的「公眾性」與「開放性」;而做為教育者,理當兼顧教育義務與社會責任,她始終企足而待,「透過這個歷史場域,能夠啟發更多年輕人思想獨立,延續梁實秋的人文精神」。
梁實秋小檔案(1903.01.06 – 1987.11.03)
名治華,字實秋,號均默。另有筆名子佳、秋郎、程淑、希臘人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華人世界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