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老殘遊記碰撞德布西 老殘印象將於倫敦首演

圖片來源:中央社

當中國傳統小說「老殘遊記」與法國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2017 年在台灣國家戲劇院滿席演出後,「老殘.印象」首赴倫敦, 30 日在倫敦南岸藝術中心演出。

第一屆「當代華人藝術」(Chinese Arts Now)藝術節將於 19 日至 2 月 2 日在倫敦舉辦,以在英國華人的當代表演及視覺藝術為焦點,而中西結合的「老殘.印象」是藝術節的亮點。

18 日晚間在倫敦市政廳舉辦的開幕酒會,倫敦副市長柏納(Debbie Weekes-Bernard)、駐英代表處副代表程祥雲、長榮航空英國分公司總主任王源祥都到場致意。

「老殘.印象」的啟發來自劉鶚的「老殘遊記」和德布西的室內樂與交響樂作品,透過將中國和西方對於音樂和戲劇的不同創作方法相結合,探索東西方文化交流。

這一部音樂與戲劇的跨界作品,在成員上也是中西合併,有英國的藝術團隊,也有台灣的音樂家和表演者,包括舞台設計師王晶,燈光設計師小野(Azusa Ono),音響設計師吳浩誠,戲劇創作和表演者徐華謙與張智一,以及 3 名音樂演奏家江苙萁、陳韵茹和孔仁欣。

「老殘.印象」的導演兼編劇,同時也是「當代華人藝術」藝術總監張安婷表示:「老殘遊記以對音樂生動的描寫著稱。我一直很好奇劉鶚描述的是怎樣一種音樂。有趣的是,當我幾年前重新讀起這本小說的時候,德布西的音樂浮現在我的腦中。」

她表示,德布西的音樂和「老殘遊記」都創作於 20 世紀初。對於東西方世界而言,那是一個狂風驟雨的變動年代。當東方文化對德布西音樂產生影響之時,也是中國社會開始接受西方新文明的時代。「這樣的對視,也正是這齣作品探索的中心」。

張安婷表示, 3 名音樂家在演奏中展現德布西音樂受到的東方影響, 2 名表演者則講述劉鶚在 20 世紀見證和思考中國的西方化的故事。透過音樂與戲劇因素的結合,審視現代化過程中,傳統和歷史之間的關係,探索如何在不全盤否定的情況下,不斷前進。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