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還在加辣不加辣?快來看第一顆肉圓的誕生

圖片來源:北鳥:歌唱革命 臉書

1898 年,志士們在八卦山大會戰中狠狠堵了日本軍隊後的第四年,台灣持續元氣大傷,中部發生了大水災……

根據當年《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臺中於八月六日天降大雨七日,寄以大風,或曰,即『鼠尾風』也。風挾雨聲而風聲益烈,雨藉風力而雨力越狂,風雨大作凡三日,查城內井大墩街,其官衙與民居全破者三十七戶,半破者七十八戶,真令人目擊而心傷矣。」

連日大雨造成濁水溪支流清水溪上游草嶺潭潰決,主流北移,溪州、北斗、埤頭、田尾等地都發生嚴重水患,在彰化北斗的寺廟擔任文筆生的范萬居,平日協助神明做文字翻譯,面對大量災民生活困苦,他捲起袖子把地瓜曬乾,研磨成粉揉成團狀,在廟裡煮熟提供給災民們食用渡日子。

這初代的肉圓就誕生了!

經過改良,原先的甘藍菜高麗菜換成竹筍角,隨著地方發展,也加入香菇、豬肉(保護台灣豬)成為餡料;
地瓜粉、米漿做外皮蒸煮後油炸,成為肉圓終極版,一路傳香至今,目前第四代傳承的范家貢獻良多。

做法餡料各地略有不同,醬汁有白色的米醬、黑色的蒜蓉醬油醬、紅色的海山醬。

要不要加芫荽、辣椒都要早點說,不要生氣!

原文出自北鳥:歌唱革命臉書,原標題為《一顆肉圓的誕生》,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