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自恐龍時代至今 小行星撞地球頻率增加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PIRO4D

一項研究顯示,當年一個巨大的太空隕石撞擊造成恐龍永久滅絕,而自恐龍時代至今,小行星撞擊地球與月球的頻率增加 2 至 3 倍不等。

根據研究人員在美國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的報告,這種速度增加始於約 2 億 9000 萬年前,可能與火星和木星軌道間的主要小行星帶中,某種大規模宇宙撞擊有關。

這個結果是部分落入地球與月球的太空碎片,導致小行星撞擊頻率比 2 億 900 萬年前高出了 2.6 倍。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地球科學助理教授吉農(Tom Gernon)表示:「這些撞擊使得大量太空隕石落入地球,數量很可能將達到高峰,然後隨著時間而遞減。」

這項研究並未指出,小行星撞擊頻率增加與地球遠古重大生物變遷事件有直接關連。

這包括發生於約 2 億 5200 萬年前的二疊紀(Permain)滅絕,當時地球上至少 90 %的生物離奇消失。

恐龍存在於 2 億 4500 萬年前並於 6500 萬年前絕跡,巨大的小行星是造成恐龍滅絕主因。

另一位共同作者、多倫多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肯特(Rebecca Ghent)說:「問題是預測小行星撞擊的變化,是否與很久以前發生在地球上的事件直接相關。」

肯特指出:「雖然造成這些事件的威力很複雜,而且可能包括其他地質原因,如大規模火山爆發,再加上生物因素,但小行星撞擊確實在這個歷史長河中扮演關鍵因素。」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