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日經:中國顛覆民主 拿台灣當實驗場

圖片來源:pixabay

「日經亞洲評論」今天報導,北京影響台灣民主的手法日趨高明,似乎是把台灣當成實驗場,透過操作錯誤資訊等方式測試網路工具,進而以此為藍本,顛覆世界各地的民主政體。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駐台記者何貴森(Chris Horton)撰文指出,台灣和中國在地理、語言、文化上都很接近,因此長期被當成中國測試影響力工具的實驗場。

11 月底台灣九合一大選期間,中國製造的網路錯誤資訊削弱了台灣選民對總統蔡英文及其所屬民進黨的信心,而分析家認為,中國近來頻頻干擾台灣民主,可能只是中國對其他民主政體、特別是最大敵人美國發動類似攻擊的序曲而已。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與資訊安全研究所代理所長曾怡碩就指出,現今中國影響美國政治的能力不如俄羅斯,但若中國把台灣當作宣傳的實驗室,情況很快就可能改觀。

曾怡碩告訴「日經亞洲評論」:「我認為,隨著中國累積知識,測試演算法,或許不出兩年,就會看到他們有能力利用網路工具,干預美國選舉。」他說,北京現在對美國施加政治影響力的手法「老派」,但進步相當神速。

12 月 13 日,美國 6 位現任聯邦參議員致函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與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等官員,提到中國疑似影響台灣九合一大選。他們說,因為擔心其他民主政體受到影響,美國應該展開調查。發信的議員包括盧比歐(Marco Rubio)和克魯茲(Ted Cruz)這兩位共和黨前總統參選人。

九合一大選前,華府的國際 SOS 緊急醫療救援組織(SOS International)研究分析師杜蘭(Jessica Drun)就在報告中列舉中國越來越擅長影響台灣社媒的跡象,並認為此次大選結果有助中國改進操作模式。

杜蘭表示:「中國對台灣發動的錯誤資訊運動,可能作為攻擊其他民主政體的藍本,特別是在不同族群製造更大分歧這方面。」

「若想攻擊美國,手法可能得高明許多,但中國看來相當熟悉西方人氣社媒,也了解這些系統現有的弱點。」

台灣法務部 10 月間宣布調查 33 件台灣候選人涉嫌收受北京金援情事,中國否認試圖影響台灣民主,但事實上,中國早就這麼做過。

1996 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時,北京表明不希望李登輝當選,甚至還透過朝台灣海域發射飛彈來強調立場;民進黨 2016 年贏得總統和立法院大選那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選前會見時任台灣總統馬英九,觀察家認為,就是北京試圖拉抬國民黨形象。

而此次九合一大選選前,北京更結合多項戰術,讓蔡英文和民進黨趨於守勢。根據英國諾丁罕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線上刊物「臺灣洞見」(Taiwan Insights)最近刊文,這些戰術包括:中國內容農場製造大量假新聞;中國駭客線上干擾;駭進民進黨社媒帳戶與政府網站;衝高國民黨候選人的網路、廣播和紙媒人氣等等。

2005 年叛逃至澳洲的中國外交官陳用林(Chen Yonglin)說,北京攻擊民主政體的兩大工具,就是聲譽受損的政治人物,以及地方媒體;而馬英九和台灣的前副總統連戰,都是中國施加影響力時很好用的工具。

其他分析家也說,中國政治戰的執行者對台灣文化和社會的了解已比以前深入,對台灣的民主亦然。這些人越了解民主運作模式,手法就會有更多的調整,可供日後用在他處。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