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彌補犧牲環境的代價 荷豪擲逾21億築新人工群島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leovalente

荷蘭豪擲 68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1 億 1650 萬元)興築新人工群島,盼能復育環境,彌補築堤造湖付出的環境代價。

荷蘭護林員唐克(Andre Donker)望著歐洲最大淡水湖之一馬肯湖(Markermeer)的灰色湖水,嘆了一口氣說,「很久很久以前,這裡都是魚群」。

然而,這片面積 700 平方公里、調節荷蘭其他地區水位的廣大水域,已經成了一個沒有水生生物的汙水。

荷蘭如今希望藉由一個由 5 個島嶼組成的新人工群島,透過一個雄心勃勃的典型工程計畫,讓這個地區的自然景觀重現生機。

唐克說,這是「歐洲最大的重建作業之一」。

在充滿各種蘆葦的實驗地帶,唐克站在橫跨池塘的木橋上說,他已能見到生物多樣性增加的初步跡象。

馬肯湖原為須德海(Zuiderzee)的一部分,荷蘭 1932 年築堤造湖,利用這道長堤隔開北海、對抗洪水,完成一個世界工程奇蹟。

荷蘭國土有26%位於海平面以下,這項工程造出了內陸湖泊及海埔新生地,卻付出了環境代價。

在之後的數十年間,用來興築隔出馬肯湖和鄰近愛塞湖(Ijsselmeer)的長堤沉積物被水沖走,沉至湖底,使湖水變得混濁,對魚類、鳥類、植物和軟體動物構成負面影響。

唐克說:「我們必須介入。」

解決之道是一項大膽舉措,符合荷蘭人老愛以「上帝創造了世界,荷蘭人創造了荷蘭」自豪的作風。

在距離列立斯迭港(Lelystad)8 公里處,唐克走在走在人造沙丘的一側。其他類似沙丘則延伸至觸目可及之處。

在700公頃的人工島上,多數地區覆蓋著仍然稀疏的植被。

荷蘭是全球其中一個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傷害的國家,這也成了這個國家眾多造島計畫之一。

這座耗時兩年半完工的人工群島,今年已成為 3 萬隻燕子的棲地。

專家最近統計,島上出現 127 種植物,其中大多是風傳種子在此落地生根。

唐克說,水中浮游生物數量「暴增」,「確保鳥類有大量食物可覓食」。灰雁、燕鷗、大白鷺和夜鷺等多種水鳥也回到這個地區,考驗這些人工島復育環境的成果。

這項計畫耗費 6800 萬美元,其中大多來自個人捐款。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