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準菲律賓政府汰換木殼船衍生的商機,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的科技新貴張仁傑毅然放棄在台灣的穩定環境,南向菲律賓協助父親開創玻璃纖維造船事業,進攻客用船市場。
Infinity 造船廠總經理張仁傑在辦公室裏回憶 2 年前尋找創業基地的點滴,他說:「我那時候就是坐著朋友的車,打開手機的 Google 地圖,沿著馬尼拉灣海岸線一路往南走,尋找沙灘或適合設廠的空地,也順便拜訪當地的一些造船廠,瞭解市場狀況。遇到崎嶇不平的小路,有時還會陷入泥巴中,還蠻好玩的啦!」
就是這樣的冒險精神,讓他在馬尼拉以南的甲美地省(Cavite)譚薩鎮(Tanza)的海邊,找到理想的設廠地點。
現年 32 歲的張仁傑,擁有台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學位,學成後進入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專攻廢熱回收發電技術,成為科技新貴。
然而,喜歡面對挑戰的個性,讓他接受了父親張進忠的遊說,毅然前來馬尼拉共同開創新事業。
張進忠是旅菲台商,1988 年就來菲開創燈飾事業,曾任菲律賓棉蘭佬(民答那峨島)台灣商會會長。
菲律賓是由 7000 多座島嶼組成,島際交通很大程度依賴渡船,2016 年 4 月,菲律賓海事局(MARINA)宣布逐步淘汰所有木殼渡船,張進忠得知後興起了跨入造船業的想法,並請兒子張仁傑前來幫忙。
隔行如隔山,張仁傑說,雖然圖紙看得懂,但專有名詞與技術仍是障礙,幸好一路上有台灣朋友提供技術支援,讓公司很快就上了軌道。此外,菲律賓人的文化、習性都與台灣人不同,管理也必須用對方法。
開業一年多,船廠生產玻璃纖維船,從5公尺長的遊艇到 29 公尺長的載客渡船都造得出來,張仁傑說:「年產 20 艘沒有問題。」
船廠接到許多訂單並已開始試產,預料不久後即可量產。談到未來的目標,張仁傑表示,休閒艇、客船將是主力,希望以此為基地,逐漸擴展到菲國中部、南部設廠。
菲國汰船措施今年 7 月開始實施,許多港口因客船嚴重不足,張仁傑正全力衝刺,白天在公司監督生產,回家後繼續思考如何改進生產流程與效率,把握這波汰船潮,闖出一片天。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