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於 10 月、11 月分別在金門、台中的出入境口岸發現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產品。中媒財經雜誌指出,非洲豬瘟病毒已滲入食品,恐將加劇疫情防控的難度。
遼寧瀋陽 8 月 3 日發現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引發疫情的病毒特徵性基因序列與東歐和俄羅斯近期流行的毒株同源性極高。報導指,可能是世足賽期間出境看球的民眾把病毒肉製品帶回來,因而引發疫情。
距離中國首起非洲豬瘟疫情傳出 2 個多月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0 月 31 日表示,畜牧所從金門小三通水頭碼頭的旅客農產品棄置箱收集到的香腸製品驗出非洲豬瘟病毒,這是台灣第一件找到有陽性的檢體。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豬肉製品是中國業者生產的「雙匯香脆腸」。
農委會 11 月 13 日再次從中國的香腸中驗出非洲豬瘟病毒基因,檢驗品是 11 月 6 日寄達畜衛所,由防檢局台中分局台中機場檢疫站從清泉崗機場旅客農產品棄置箱所收集的。
財經雜誌報導指出,豬肉製品帶有非洲豬瘟病毒,可能加劇防疫難度。
報導引述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首席獸醫魯布勞瑟(Lubroth)稱,豬肉產品的運輸能夠快速傳播疾病,中國爆發的非洲豬瘟病毒,「很有可能是此類產品的運輸,而不是生豬導致病毒傳播至中國其他地區。」
從豬肉產品到活豬被感染,中間關鍵的傳播環節很有可能是廚餘垃圾。遊客們不經意間攜帶的豬肉產品是國際間一種快速的傳播管道,多明尼加、巴西、海地、古巴等爆發疫情皆源於此。
此外,用餿水飼餵生豬也是非洲豬瘟傳播的重要途徑。國外有專家對 2008 年至 2012 年查明的 219 起非洲豬瘟疫情進行分析,發現 45.6%的疫情是飼餵餐廚剩餘物引起。
中國農業農村部對疫情發生原因進行初步分析表明,在中國發生的前 21 起非洲豬瘟疫情中,有 62%的疫情與飼餵餿水有關。有關部門也曾在內蒙古某養豬場飼餵生豬的餐廚剩餘物中檢出非洲豬瘟病毒。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