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衛武營管風琴獨一無二 德製造商:有台灣腔

圖片來源:中央社

高雄衛武營音樂廳最受矚目的就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管風琴。德國製造商克萊斯表示,每一座管風琴都是獨一無二,這座配合在地風土和建築設計的管風琴聲音難免帶有台灣腔。

管風琴又有樂器女王之稱,可說是世界上最複雜、也最大的樂器。歐洲的管風琴與管風琴製造,去年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選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德國尤其堪稱管風琴王國,全國目前有 400 家製造商和 5 萬座管風琴,多數在教堂使用。

成立於 1882 年的克萊斯(Klais)是傳承到第 4 代的家族企業,創業 100 多年來已完成上千座管風琴。近年來,克萊斯以音樂廳管風琴聞名,並成功打開海外市場,先後完成多特蒙德(Dortmund)音樂廳、北京國家大劇院、漢堡易北愛樂廳(Elbphilharmonie)的管風琴。

創辦人的曾孫、現年 51 歲的克萊斯(Philipp Klais)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一座管風琴從規劃到完工需要 3 年的時間,衛武營的管風琴有 127 個音栓和 9085 支音管,從規模來說是亞洲最大。

克萊斯指出,衛武營音樂廳的空間大,殘響長,特別適合這麼大的管風琴,「這座管風琴與管弦樂團合奏的音響效果,在世界上應該是數一數二」。

衛武營的荷蘭設計團隊,在建築語彙中融入了榕樹和造船等高雄元素。克萊斯在規劃管風琴外觀時,除了配合建築,音管也採用了在地的竹子造型。

克萊斯表示,這座管風琴分大、小兩座,大的適合與管弦樂團和合唱團合奏,小的音色細膩,適合演出巴哈的作品,兩座看上去彷彿是「兩片竹林」,可相互競爭和對話。

克萊斯強調,每一座管風琴都是為特定的空間打造,而且每一支音管裝上去後,還得配合空間調整,最後師傅再將所有音管的聲音融為一體,因此每一座管風琴的聲音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

衛武營的管風琴雖然是根據德國傳統製造,但克萊斯認為,就像人說話有口音,它發出的聲音難免帶有台灣腔,反映台灣的語言和美學。

10 月 13 日的開幕音樂會上,克萊斯因為擔心不符期待而非常緊張,看到觀眾反應才鬆一口氣,他對這座南台灣的新音樂廳讚不絕口。

克萊斯說,從硬體和節目規劃可以發現,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從一開始的設定就是屬於全民,而非只是訴求少數菁英的表演藝術場地,他對台灣政府文化建設的遠見感到佩服。

在音樂廳聽音樂,聽的是原汁原味的音樂本身,而非經數位處理或放大的聲音,克萊斯堅信,即便現在數位科技如此發達,現場音樂會的經驗終究無法取代。

他期盼,台灣觀眾能經常走進音樂廳,「在密閉空間與其他人一起享受現場演出的樂趣」。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