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胡家銘報導)前身為「台北北警察署」的「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終於落成,前後經由三任市長的推動,砸下一億元的資本修復,今(14 日)舉行開館儀式,林獻堂曾孫林承俊特別引述了文化協會蔡培火提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主張,讚賞當今的台灣。
今開館儀式由台北市長柯文哲親率各局處首長出席,也邀請了蔣渭水、林獻堂等眾多新文化運動代表性人物的後代家屬參與,柯文哲説,2014 年他希望把選舉當成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概念就是源自 1920 年代的新文化運動思想。
典禮由靜修女中合唱團以蔣渭水填詞的《台灣文化協會會歌》揭開序幕。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致詞時表示,台灣新文化運動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時期,1920 年代,台灣知識份子在日本統治下進行請願運動、創辦文化團體、發行雜誌與成立政黨,讓普羅大眾認識到「台灣文化」是長什麼樣子,讓「台灣人」的輪廓逐漸清晰,也為台灣這塊土地催生了許多雋永的璀璨藝術。柯文哲說,儘管只有短暫的黃金十年,但新文化運動凸顯台灣人追求自主的精神,以及趕上世界潮流的渴望。
他透露,自己在從政的過程中,最認同的人就是蔣渭水,並表示自己從 2014 年到今年選舉,延續了新文化運動精神,目的是希望把選舉變成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
林獻堂曾孫林承俊回憶起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感性說道,台灣文化協會創立至今將近一百年,還是有很多人持續在為台灣努力,他引述了文化協會蔡培火在 1920 年(大正九年)所提出「台湾は……我等台湾人の台湾である(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主張,讚賞當今的台灣,可以說已經達成「台灣人的台灣」了。
台灣文史學者莊永明也特別用台語唸了一段蔡培火所創作的《台灣自治歌》,「蓬萊美島真可愛,祖先基業在。田園阮開樹阮栽,勞苦代過代。著理解、著理解,阮是開拓者,不是憨奴才。台灣全島緊自治,公事阮掌才應該。」以呼應林承俊的演講。
蔣渭水之孫、蔣渭水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則感慨,從土地移撥、鋼筋漲價、大同分局工程無法發包等種種困難,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自掛牌到揭幕,走過了 12 個年頭,漫漫長路實在不容易,也衷心地期盼,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成立,能夠引領第二波新文化運動。
蔣朝根也特別在儀式中捐贈具代表意義的《臺灣》雜誌予柯文哲,象徵著一股追尋自由的歷史文化,即將透過這棟當年禁錮思想行為的建築,在台灣民眾眼中重現。
日本統治時代的台北警力部署,以舊台北城的北門為分界。北門以南的城內及其城南範圍歸「台北南警察署」管轄,而北門之外則屬「台北北警察署」。建於 1933 年(昭和八年)的「台北北警察署」,到了戰後改制為「台北市警察局」,歷經「刑警總隊」、「第一分局」與「大同分局」;1998 年,台北市政府將其指定為市定古蹟,長達 12 年的規劃與修繕,如今再現日治時期建築外觀,內部還完整保存全台僅有的扇形拘留室和刑求用的水牢,讓民眾能夠更貼近古蹟原貌。
台北北警察署在當時採用最新進的「人造石洗出(洗石子)」、「人造石研出(磨石子)」工法構築而成,並使用馬賽克磚造、西洋圓柱等東西美學融合裝飾,同時內部設有污水處理、電燈、電話等現代化設備,堅固耐用與美感兼具,是 1930 年代的指標性建築。
文化局指出,2014 年開始進行古蹟修復工程,為求慎重,召開多次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最終決議修復方向為回復原有的兩層樓樣貌,剝除外層增建物與油漆,保留外牆原始抓紋面磚並仿古修復,也完整留下了現今全台僅存的扇形拘留室與當年刑求用的水牢,讓古蹟得以自身面貌直接與現代民眾對話。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常設展與特展即日起正式開展。一樓為《黃金年代的光與影》常設展,展示內容主要以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脈絡切入,介紹當時在充滿民族自決思潮的世界局勢下,知識份子對於台灣當下的處境的反思與作為,從 1920 年代林獻堂、蔣渭水等人在大稻埕成立台灣文化協會說起,爬梳出新文化運動在台灣的發展歷程,也呈現出在殖民統治之下,先覺們為爭取自由與平權所付出的努力。
而為求完整展現主題內涵的龐大史料,特別裝設了許多多媒體裝置作為載體,包括歷史人物查詢台、歷史事件飛梭查詢台、治警事件語音導覽、AR 地圖查詢等,皆透過互動的模式讓民眾得以進一步了解知識性的內容,此外,一樓空間更展示了建築體古蹟修復的歷程,及開放自日治時期留存至今、難得一見的扇形拘留室與水牢。
二樓的《大覺醒時代》特展,主要展示 1920 年代至 1930 年代之間的文學藝術成就,分別就新聞學、新戲劇、新音樂與新美術等四大面向,呈現當時的歷史軌跡,並透過介紹文學家、劇作者、詞曲創作者、美術家與他們具代表性的作品,反映出那個年代在民族自決的影響下,所迸發的時代產物。另外也有針對「新思想」的重要載體—《民報》(台灣人民唯一言論機構),透過新媒體創刊與發行上的困境,窺探殖民政府的思想箝制。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 LOGO 以「咱」做為概念發想,貫串創館精神,連結過去與現在,象徵廣納國際思潮的入「口」,提升了台灣人對鄉土的認同,開啟並延續「自」覺與自我文化的追尋。未來更希冀以場館蘊含的豐富能量為軸心,將蓄藏的文化涵養持續向外擴散、深化。
談到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對於台灣文化所承載的意義,「音樂時代劇場」藝術總監楊忠衡認為,總算是有個「文化基地」了,它將可以彙整台灣新一代的文化思想,給予台灣文化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
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 9:30 至下午 17:30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 87 號
票價│免費
電話│(02)2557-0087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