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慶應大學團隊在地下鐵監測細懸浮微粒(PM2.5)的汙染情況發現,地下鐵 PM2.5 濃度的最大值約是地上的 5 倍,這可能與地下鐵煞車時,車輪或鐵軌會產生磨削等情況有關。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人如果持續吸入細懸浮微粒 PM2.5 的話,可能影響呼吸器官或循環器官。日本從9年前開始制訂戶外大氣中的環境標準,加強監視大氣中的環境,但目前還沒制定有關地下鐵、地下街、屋內等封閉場所標準,也不太清楚實際狀況。
以慶應大學准教授奧田明知為首的研究團隊,獲得橫濱市交通局協助,在橫濱市內的地下鐵月台進行 PM2.5 調查,時間是 7 月 17 日上午 5 時到晚上 8 時。
結果發現,從第一班地鐵電車開始,PM2.5 的濃度就開始上升,每立方公尺每小時的平均濃度,上午 9 時到 10 時之監視最高的,約 120 微克,是同時間地上的約 5 倍。
調查得知,從上午 6 時起的 14 個小時,平均濃度約 80 微克,是日本環境省訂定 PM2.5 空氣品質標準的約 2.3 倍。環境省所訂定的 PM2.5 空氣品質標準是 24 小時平均值為 35 微克/每立方公尺。
調查團隊分析,細懸浮微粒之中以金屬居多,尤以含鐵的 PM2.5 是地上的約 200 倍,這可能是因電車在煞車時車輪、鐵軌因煞車摩擦,導致磨削的緣故。電車上方的導電弓與架空線接觸,也會產生 PM2.5。
奧田表示,地上的 PM2.5 情況已有改善,但地下鐵的實際狀況還不清楚。這次只有進行一天的調查,有必要在其他車站或地下鐵進行不同的調查。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