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秋節一日1703人腹瀉急診 創3年新高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Pexels

疾管署今天公布統計,今年光中秋節當日就有 1703 人因腹瀉跑急診,明顯高於前 2 年,且估計本週因腹瀉跑急診者還會增加 2 成,提醒民眾注意衛生,必要須以漂白水消毒。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下午在疫情週報表示,台灣近期腹瀉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上週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達 15 萬 2782 人次,高於 2017 年同期。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往年中秋假期間常見腹瀉急診就診人次上升,今年中秋節前一週(38 週)的腹瀉急診就診人次為 6671,比 37 週 6148 增加,今年中秋節當日(9 月 24 日)急診就診人次達 1703,高於 2016 年及 2017 年中秋節(1229 及 1397 人次),也高於前幾週週日就診人次(約 1400 至 1500)。

莊人祥表示,中秋節後腹瀉人數增加,除烤肉外,也可能是朋友群聚、飲食較多。連假後疫情走勢仍待觀察,但估計本週因腹瀉急診人數可能會達到 8000 人,亦即還會增加約 2 成。民眾一定要加強個人手部衛生跟飲食衛生,如果出現腹瀉、嘔吐等疑似症狀,除了就醫也應在家休息,避免人際傳播。

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可經由食用到受患者排泄嘔吐物污染的水、食物,或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常見症狀為腹瀉和嘔吐,並可能有頭痛、發燒、腹痛、肌肉酸痛等症狀。

莊人祥表示,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 20cc 漂白水加 1 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 100cc 漂白水加 1 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落實勤洗手;烹製菜餚應選擇新鮮食材,注意食材衛生與保存,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生熟食應分開處理。

有疑似症狀者(尤其是餐飲業廚工)應在家休息,如需外出者,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給他人,並注意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於症狀解除至少 48 小時後再恢復工作。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