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專題】經濟變好 施俊吉:這3件事讓你有感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內經濟數據亮麗,民眾卻大喊「無感」,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說,經濟成長的果實需要時間來熟成,他相信一段時間之後,民眾對於經濟變好會愈來愈有感。

施俊吉接受中央社專訪說,台灣經濟變好不僅表現在統計數字上,還有實實在在的現金入袋,例如去年全體上市公司共發放 1.3 兆元的股利,包含股息 1.27 兆元、股票股利 619 億元,今年股利發放增至 1.5 兆元,股息增為 1.41 兆元,股票股利 732 億元。

施俊吉說,台股投資人結構中,外資約占 4 成,換句話說,今年股息多發了近 2 千億,股息就是「現金」,以這個比例看,本國投資人(含散戶)就有 1200 億元現金落袋。

再者是綜合所得稅大減稅,「減稅」同時意味「可支配所得增加」,即民眾可以消費的錢變多了;最後是「加薪」,政府已經帶頭要為公務人員調薪了,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7 月平均薪資年增率達 2.65%,創 19 年同月最高,且連續第8個月增幅超過2%,可見調薪、加薪不只是說說而已。

施俊吉說,股息增加、減稅與加薪這三件事都可以讓民眾的荷包變得更豐厚;此外,主計總處上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 2.69%,以生產總值計算,每增加 1 個百分點,約代表 1650 億元,相當於今年 GDP 增加超過 4000 億元,勞工拿走其中的 55%,資本家分配 45%,經濟成長、人民收入也成長。

但仍有民眾對經濟成長抱怨無感,商家也說不景氣,施俊吉分析原因,可能與大環境氛圍有關,畢竟全球經濟不是太好,人心傾向保守,另外,台灣剛脫離不景氣谷底,民眾在心理上還沒有適應過來。

施俊吉說,無論統計數據或從實際收入來看,民進黨執政之後,經濟確實已漸好轉,不過民主社會總會有不同的聲音,「時間將證明一切」;他有信心再過一段時間,人民對於經濟變好,一定會愈來愈有感。

(中央社)

延伸閱讀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