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楊海專欄》搞錯垃圾和資源,實在Fxxking No Good超級母湯

(圖片來源:楊海臉書)

原文發表於楊海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之前也想過寫一篇《論台灣當地資源回收市場競爭:回收阿嬤與慈濟義工之關係》內容大概就是那種我先搶你飯碗,再分一點錢給你,大家還會說我是個大善人好棒棒的那種好久好久以前現在還在發生的故事。

不過寫那個真的是太心累了,

說不定還會背上謗佛的罪名,畢竟正不能勝無明。

剛好最近蘋果發了一篇唱作俱佳的不是新聞的新聞《世界垃圾場:台灣》,用了確實的數據和精美圖文,但是整個卻只想激起大家(非業內人士)情緒的報導。

在 2018 台北國際橡塑膠展剛結束不久就看見這篇對業內來說的趣聞,一開始也只是笑笑,不過跟著又看到回收阿嬤那個影音新聞硬是要把事情全部扯在一起,加上不少臉書朋友群情激憤嗨到好像嗑藥,彷彿台灣隨時可能滅亡一樣。

乾脆就來寫寫讓大家解嗨。

  • 先說廢塑料進口這件事:比較大量的廢塑料,如 PET 瓶磚、HDPE/PP 瓶磚、PE 膜料、PC 瓶磚⋯⋯等等。

台灣進口的多數是國外工廠下腳料或是資源回收中心分選後的可回收廢塑膠,也就是台灣跟在垃圾車後面那台資源回收車收的,經分選再「賣」給工廠處理的材料。

這些進口的廢塑料可以直接粉碎、清洗、乾燥、造粒,然後再製成市場需要的產品。

所以,進口的是可以再製的資源。

一個簡單的商業邏輯,廢料進口商是「買」資源來「賣」,所以進口商購買的所謂廢塑料或廢紙,

其實都是單一材質可以不用再分選直接處理的,對這些回收物的純度和水分也都是斤斤計較。

說真的,白癡才會花錢進口沒用的垃圾,然後到了海關還要被罰錢,還要花更多清運處理費送這些垃圾進焚化爐。

我以自己超過十五年的專業來告訴大家,只要分類好的塑膠,都可以回收利用,

台灣資源回收處理技術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廢塑料甚至可再製成符合 FDA 等級的環保再生膠粒。

再製過程中當然也會產生損耗,不過比起直接焚燒甚至是掩埋,基本上是環保太多了。

當我們在談論「資源回收」這件事時,要瞭解到完全使用全新品的整個製程,實際上不會比資源回收來得環保,我們回收處理業,是讓大家消費後的廢物變成材料,重新回到消費的循環

  • 再來聊一點廢塑料回收過程中的損耗和污染:

你將一個保特瓶(PET 材質)或是卡打車瓶(PE 材質)扯掉標籤膜紙,用水洗乾淨,再拿來裝飲料或水,就是一個回收處理過程。

和廢塑料回收處理差不多,差別在於洗乾淨後用來再製成膠粒或產品,然後可以大量回收處理。

(而且我們的總體損耗實際上會比你少)

真正損耗和污染的部分,會跟設備有關,跟廠商的良莠關係比較大,業內人士都知道有些不良廠商污水處理不落實,設備都是做來檢查用,有些廠商將製程中產生必須清運焚化的廢料,為了省錢,惡意傾倒,這都是發生過的事情。就像你家巷口半夜被人偷丟垃圾。

說到這個,我真的覺得環保署應該考慮一下輪班制

(誰會白天排污給你看呢?)。

希望大家認知資源回收處理是一個產業,大多數廠商都認真經營,就像撿回收的阿嬤一樣認真。

新聞引導你認為的「垃圾」並不是真的垃圾,而是「可回收的材料」。

因為是有價值的資源,所以有質量、價格和市場。所以阿嬤可以做資源回收來賺錢。

有些人打著環保的旗號,不停地製造所謂的環保商品來刺激消費;有些人不停地消費,來告訴大家自己有多環保,用環保邏輯來看,這正是最不環保的。

真的很 Fxxking No Good。(對!我就是在說你!)

台灣之前進口量沒那麼多,是因為中國市場太大,中國商人搶料,而且廢料雜質接受度也很高,因為中國當地管制不嚴且人工便宜,中國地方大,防不勝防,所以不良廠商能亂搞,正規的台灣廠商不想、不能也不願意。

寫到這裡,希望有幫到大家解嗨。

老實說就算台灣變垃圾島,也會是因為垃圾人太多,不是因為這些進口可回收的塑料。

我一個出社會工作就在塑膠回收相關行業裡的小書僮,從塑膠回收設備製造、整廠規劃、造粒再製、買賣,到現在一個出來跑江湖的商道浪人,拜訪過超過二十個國家的垃圾場和回收處理廠,因為知道太多可以進步改善,但因為太多商業考量而不做的黑暗面,對台灣政府及回收業的許多現象也是頗有意見。

不過客觀且數據化來說,台灣是全世界 MSW 資源回收前三名的國家。

(編按:MSW,全文Municipal Solid Wastes,一般固體廢棄物。指垃圾、糞屎、動物屍體或其他非事業機構所產生足以污染環境衛生之固體或液體廢棄物,通常又稱都市垃圾或家戶垃圾,性質單純且較不具毒害性。)

台灣媒體的可信度年年下降,像這種所謂的報導,內文也沒提業者,就像食安一樣,你永遠看不到真的重點,只是聳動賺你點擊而已。

生氣不一定是好人,而沒搞清楚亂生氣一定是腦殘。

我有朋友也把台灣的廢紙出口賣給韓國、越南這些國家,你會知道嗎?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