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金點概念設計獎決審 45件入選台灣占30件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garageband

2018 金點概念設計獎今天公布入圍決審名單,經 2 個月海內外審查,45 件作品獲得金點概念設計獎標章,其中台灣占 30 件。

2018 金點概念設計獎主辦單位說明,今年報名參加件數創新高,來自 23 個國家及地區共 4640 件作品參賽,僅 365 件作品入圍複審,競爭激烈。「經 7、8 月海內外嚴謹初複審,45 件作品出線,獲得金點概念設計獎標章,其中台灣占 30 件、中國 13 件、韓國與英國各 1 件」。

「今年不少產品設計類作品,針對當代社會問題提出解決之道。」主辦單位指出,45 件標章得獎作品中,產品設計類占 18 件,視覺傳達設計類有 19 件,包裝設計類 2 件,空間設計類有 6 件。

在產品設計類中,台灣設計師蔡宛霖作品「簡。茶」,藉設計專用的採茶指套與多功能茶籃,解決採茶工人常被刀片割傷,及長期彎腰負重造成的職業傷害問題,展現對在地產業的人性關懷。

在視覺傳達類部分,台灣設計師游朝竣、陳昱瑋、趙文莙、謝赫庭、黃誠富的作品「怪物實驗室」,探討動物權利議題。透過困於瓶中畸形突變、面目掙扎的動物公仔,凸顯人類私慾,讓大眾了解基改動物面臨的困境,及重新省思基改技術的應用。

包裝設計類作品裡,台灣設計師古沛文、邱郁晴、施美如、翁靖得、楊博智的「 僵紓的東東殭屍冊」,將心理壓力喻為導致身體痠痛的殭屍病毒,把痠痛貼布的包裝設計成殭屍官帽造型,藉抽取符咒動作,象徵壓力解除之意。

至於今年空間設計類的標章得獎作品,充分展現對都市環境關懷,及對建築新材質的探索。台灣設計師陳麒善的 Wind Pavilion,可匯集高樓大廈中產生的風壓,將之轉換成電力供給循環系統。此外還能蒐集雨水、過濾淨化後儲存於地底,用來澆灌地面上的植物,充分利用週遭的自然資源。

Bito 創意總監劉耕名與西屹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王士俊皆表示,從這次的得獎作品中,看出「在地化」趨勢,「不少作品反映在地文化現象,或傳達對在地農林漁牧業關懷」。

在空間類作品方面,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龔書章認為,近年來,空間設計愈來愈重視建材、生產模式與環境的關係,而非設計本身,這也反映在今年得獎作品中。

至於什麼概念設計最能吸引評審目光?劉耕名認為,作品要誠實、不譁眾取寵,如果能帶點幽默感更好。龔書章則表示,概念設計的敵人是媚俗或政治正確,抽離當下的流行趨勢、真切的作品反而令他欣賞。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章琦玫偏好「減法設計」,認為設計要合理,不要為得獎而過度設計。貝殼放大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指出,沒有任何服務概念的設計無法吸引他,創作者是否做足功課,是否能讓觀者體驗他要勾勒的情境,是他評選時最重要的考量。

2018 金點概念設計獎將於 9 月 21 日進行決審,屆時選出 3 名「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並在 11 月 29 日與金點設計獎合併舉辦的頒獎典禮上揭曉,每名得主將獲新台幣 40 萬元、獎狀及獎座。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