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家的無限可能 全球中央看「共居」時代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Free-Photos

「共居」蔚成社會新生活型態,尤其全球大城市都面臨居住成本節節攀升,單身戶增加及老人照護等問題。陌生的彼此,同住一屋尋找「家」的需求,或許是解決社會問題有效的處方。

共同居住的概念源自 1960 年代的丹麥,為協助家長分攤育兒工作形成共住模式,如今為因應不同需求百花齊放。例如英國倫敦的共居社區,提供熟齡女性相伴養老;德國打破世代對立,跨代共居成為趨勢;為分攤房租同住一屋簷下,是房租居全美之冠的舊金山解套之計;房價奇高的香港,27 萬個「無殼蝸牛」輪候公共房屋,房屋共享計畫更成了救急的機會。

本期《全球中央》封面故事〈新共居時代〉除報導國外興起的各種共居模式,也回頭看台灣,以新北市「青銀共居」及台北市的「青年共居」住民的親身體驗,探討台灣的社會問題,提供讀者在血緣與婚姻結合之外,對「家」更多的想像。

台灣去年出生人數為 19.3 萬,換算成生育率為 1.125,全球倒數第三。新生兒人數減少,意味未來勞動力減少、退休金制度失去支撐,將衍生種種社會問題,這也是已開發國家的共同難題。

本期專題〈搶救生育率〉走訪歐洲,了解法國如何完善家庭政策「催生」,讓生育率傲視全歐。瑞典父母共享育嬰假、領到 16 歲的育兒津貼、低廉的托育費用,讓生育成為幸福的樂事。加拿大照顧母嬰福利完善,華人俗稱的「牛奶金」確保兒童從出生到滿 18 歲前獲得一定照顧,令人稱羨。

反觀亞洲,韓國 2006 年起陸續投入 153 兆韓元預算搶救生育率,但新生兒數反而逐年下降;中國 2016 年全面開放二孩,卻難抵擋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下降的速度。在台灣,行政院端出「持續加速托育公共化」、「建立托育準公共化機制」、「擴大育兒津貼」策略,營造友善育兒環境,減輕家長負擔。

〈看世界〉企劃〈駐足市政廳 聆聽城市的回聲〉,隨著世界各地特派員的腳步,一覽全歐最大、彷彿置身博物館的巴黎市政府、見證柏林歷史的紅磚塔式市政廳、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羅馬市政廳不同凡響之處、倫敦市政廳像蝸牛還是洋蔥、聖保羅市政廳竟有墨索里尼的資訊、東京都廳舍從泡沫塔蛻變成熱門景點、還有全美公認最美建築的舊金山市政廳。

現在訂閱「全球中央」一年 12 期特價 1,280 元,學生訂戶優惠價 998 元,訂閱請洽 (02)2505-1180轉896。讀者也可以輸入 https://www.ysgoshopping.com 訂購「全球中央」各期電子版雜誌,每本優惠價 79 元,歡迎體驗。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