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公雞不見了」中的幸福村住著各種動物,有視覺、聽覺、肢體障礙者,還有外觀看不出的情緒障礙者。透過動物們的互動,凸顯障礙者生活困境,並認識平權的重要。
「幸福村」有很多動物居民,有村長獅子、視力不好的超商店長犀牛、穿義肢的報時員公雞、靠電動輪椅代步的圖書館員小羊、有情緒障礙的梅花鹿兄弟、戴助聽器兔兔等。
有一天,報時員公雞留下字條後失蹤了,動物們非常心急,紛紛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哪裡做不好,讓公雞生氣了。
超商店長犀牛說,可能是自己眼睛不好,看不清楚商品標價,誤會公雞少付錢;小羊說,因為超商走道太窄,電動輪椅過不去,撞倒公雞,害他義肢斷掉;獅子則很內疚,因為他用村內廣播大聲宣布要公雞來領「補助款」,侵犯公雞隱私。
不只是生活環境缺乏友善,幸福村的警衛貓頭鷹還想把有情緒障礙的梅花鹿兄弟趕出村子,因為認為他們一人太吵鬧、另一人又喜歡宅在家,「實在太古怪」。
由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出版的「公雞不見了」是書市中少見探討身心障礙者權益的繪本,藉由幸福村裡多元的動物角色,涵蓋了視覺障礙者、聽覺障礙者、肢體障礙者、情緒障礙者等,藉由他們的互動彰顯障礙者生活困境,也體現彼此認識、尊重及理解的重要,有助營造無障礙的環境並提供足夠的社會支持。
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滕西華受訪時表示,過去教育並不著重平權觀念,很多人因生活缺乏相關經驗,面對身心障礙者時會產生「想像的恐懼」,如有些人會說「看到輪椅族心情不好」、「覺得障礙者髒髒的」。如果有機會了解、接觸,有助理解,可消弭不安。
滕西華說,小孩看到障礙者的眼光是「純真」的,他們很自然的認為「缺什麼補什麼」,不會把輪椅、助聽器輔具等冠上污名,就像眼鏡只是協助人們看清楚東西,所有的輔具都只是為了要便利人們的生活。
透過繪本,滕西華說,希望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公雞不見了」,也可從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了解每個人各有不同,應尊重差異,且每個人都需要幫助,無須「以貌取人」、「歧視」的眼光看跟自己不一樣的人。
繪本讀者、國小二年級的黃悅表示,看完「公雞不見了」學習到很多,包含自己有錯就要講出來並改進,且「應體會別人的感受,讓身心障礙者也可以在每個地方活動」,且在尊重障礙者意願下,適時地伸出援手,可以讓世界更美好。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