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破壞性海洋熱浪翻倍 恐衝擊生態

圖片來源:pixabay

科學家今天警告,過去 35 年來,出現具潛在破壞性海洋熱浪的天數翻倍,若照目前的氣候變遷態勢看,日後可能增為 5 倍,恐嚴重衝擊生態及海洋調節溫度的功能。

這份刊登於科學雜誌「自然」(Nature)的研究指出,即便人類採取行動,把全球暖化控制在巴黎氣候協定所訂「地球上升溫度壓在攝氏2度以內」,讓海水異常升溫的海洋熱浪頻率、強度與持續時間依然會大增。

相較進入 21 世紀以來奪走數以萬計人命的陸上熱浪,海洋熱浪受到的關注程度非常低。但持續性的海面(多指深度在數公尺範圍內)溫度上升,同樣會造成災難後果。

以澳洲西部附近 2011 年時發生為期 10 週的海洋熱浪為例,當時破壞整個環境體系,並使得商業魚種永久性地轉入較冷的水域。

另一次美國加州外海的海洋熱浪使水溫升高攝氏 6 度,且持續超過 1 年。那次被人稱為「水泡」(The Blob)的海水異常升溫,讓有毒海藻暴增,導致捕蟹業停擺,海獅、鯨類與海鳥死亡。

瑞士伯恩大學(University of Bern)環境物理學家佛洛里雪(Thomas Frolicher)與同事費雪(Erich Fischer),以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學者葛魯柏(Nicholas Gruber),使用衛星資料與氣候模型,計算近期的海洋熱浪並預測相關變化。

研究人員發現,若世界平均溫度增高 2 度,海洋熱浪的天數會由現在約 33 天增為 84 天,若增加 3.5 度,天數更會暴增為 150 天;海洋熱浪也會衝擊海洋吸收溫室氣體的能力。

目前海洋吸收超過 90%人為氣候變遷所產生的額外熱氣,若無海水吸收,空氣中的溫度恐會暴增數十度。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