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全中國戶籍人口最老的城市,松江農村一家民營養老機構為推廣在地養老,特地前往台灣考察,經營的老人村成為集結社會資源的公益平台,讓養老服務的範圍得以向外輻射。
目前上海老齡化比例為 33.2%,比北京、天津都多出 10 個百分點左右。根據預測,到 2030 年,上海戶籍人口中將有 40% 是老年人,也就是說,每 10 個戶籍人口中,就有 4 名老人。
養老議題在上海是門「顯學」,創造出不少商機的同時,多元化的養老型態也一直在中國引領潮流。坊間曾出現養老公寓、採會員制的五星級養老機構,也有強調以智慧科技助力養老產業的健康管理等形式。
然而,中國城鄉發展落差大,一個上海也有鄉村與都市這兩種面貌。上海市松江區葉榭鎮堰涇村距離上海市中心約一小時車程,有別市中心的高樓直上青天,這裡放眼望去多是兩層樓高的房子,隨處可見大片綠油油農田。
在堰涇村長大的蔣秋艷發現,農村老人最需要的養老形式,不是追求物質條件的「高大上」,而是不用跟著在外工作的子女一起「都市化」。因此她自 2013 年底開始推廣農村在地養老,並於 2015 年 6 月正式動工辦老人村。
蔣秋艷選定自己老家附近作為「幸福老人村」的院址,並租下鄰近共計 10 棟透天厝。屋主一開始因為怕房子被弄壞、又顧忌他們可能是貪圖拆遷利益,出租意願不高。也有民眾要求賠償施工過程引起的滋擾。
2016 年 10 月,幸福老人村正式揭牌,村辦公室主任金桂章是蔣秋艷的姨丈,自家機械工廠先前經營告一段落後,便投身參與老人村的管理。金桂章表示,由於台灣養老產業發達,蔣秋艷曾前往台北、台中考察。
考慮農村老人不習慣住太擠,占地 8400 平方公尺的老人村僅設 49 張床位,並留有「開心農場」,讓老人家閒暇時可以種菜。此外,在台灣考察時,發現有業者將餐廳布置成幼稚園氣氛,老人感覺變年輕,他們也比照辦理。
金桂章表示,台灣的養老產業往往都能整合社會資源,幸福老人村成立後,也期望能成為公益平台。由於松江區的台資企業多,其中,上海群丰機器有限公司就自願負責每月的老人慶生費用,鄰近的學生也會來陪伴老人。
在各界愛心挹注下,全松江僅 2 台的自動洗澡機器,一台就在幸福老人村裡;也有企業負擔起愛心早餐,讓老人村不僅能服務入住的 30 多名老人,還能輻射到周遭的獨居老人,目前有 106 名老人會定期來吃早餐。
幸福老人村也解決了農村就業問題,除了金桂章在這找到事業第二春外,由於入住的老人國語說得不好,幾乎都講「葉榭話」,因此,村內的照護員、廚工等一律都用當地人,老人家溝通無阻,住得更安心。
然而,民營的養老機構收費較公營的高出人民幣 500、600 元(新台幣 2300 至 2700 元左右),也讓入住老人出現流動情況。金桂章表示,500、600 元對農村人來說就很多了,有些時候老人家雖有意住下,卻擔心兒女負擔不起,住一陣子就會搬走。
幸福老人村成立至今近 2 年,入住老人從一開始的 5 人,最高曾到 42 人,不過截至 2018 年上半年結算下來,還是在虧損狀態。但金桂章並不悲觀,他認為,只要能收到滿床的 49 名老人,應該就能自負盈虧。
儘管老人村現在還不賺錢,55 歲的金桂章卻收穫了工作的另一層意義。他表示,自己總有一天也會老,看見老人過得開心,心裡就很滿足。「照顧老人就像哄小孩,一直誇獎他們,他們就會做好。」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