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國債務槓桿越降卻越高 學者籲改革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walter688

中國官方近年重視「去槓桿」,要求降低企業乃至全社會借貸與負債比率。但有學者提出數據表示,中國的總體槓桿率「越降越高」,真正要找出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口,唯有國企改革。

為解決產能過剩、企業乃至宏觀經濟借貸過高等問題,中國官方 2015 年推出「供給側改革」,到 2016 年被表述成「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和補短版(弱點),這些至今仍是施政方針。

只不過在近期市場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官方的態度已經從「去槓桿」轉變為「穩槓桿」,否則過緊的融資環境不利於商業發展。但這也可看出,中國官方在降低槓桿和維持經濟成長之間的左右為難。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融學副教授徐遠今天在微信號上發表專文談去槓桿,認為各種去槓桿的方法中,唯一有效的就是要實行真正的國企改革。

他說,槓桿就是債務和資產的比率,要降低這個比率,可減少分子也就是債務,或增加分母也就是資產。從政策工具的角度,只能是減少分子。但以減少債務為本質來降槓桿,結果通常適得其反。因為減少了分子(投資),往往分母減少更多,影響生產力和產出。

中國廣義社會融資規模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 10 年來的趨勢證明了這一點。自 2008 年金融危機到 2018 年,這個數據一路走高,可說整體槓桿率是越降越高。

徐遠表示,要減少債務,無非就是還帳、賴帳和轉移帳,但在中國當下的現實環境都不可行。很多借了債的人還不起債;若要把企業的債務轉移給政府,就是透過減稅或者增加政府補貼,但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已經很重。

徐遠說,中國要完成 2020 年時居民收入比 2010 年多一倍的目標,經濟成長率不能太低,此外,經濟穩定才能社會穩定,也需要一定的經濟成長。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口只有一個,就是國企改革。

他說,國企改革涉及的不僅僅是國企運作方式根本轉變,還涉及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40 年來國企改革舉步維艱,早已說明了其中的難度。改革開放 40 年之後的中國,倘若還能再往前一步,非國企改革莫屬。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