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無健保藥可用 肝基會盼放寬C肝新藥給付

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今天說,防治 C 肝應及早篩檢、治療,可降傳染源。但現在 C 肝口服新藥給付要求肝纖維化達三期,許多病患無健保藥可用,盼未來能放寬。

每年 7 月 28 日為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肝炎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上午在記者會表示,台灣每年有 1.3 萬名國人死於肝病,絕大多數是因病毒性肝炎 B 肝、C 肝導致,消滅病毒性肝病是國際重要的目標。

楊培銘表示,很多人不知自己有病毒性肝炎,輕忽肝炎會可能導致肝硬化、肝癌,且也可能透過血液、體液傳染給他人。唯有主動篩檢早期發現,並積極就醫,早期治療,才能終結肝病。

根據肝基會在雲嘉南地區的肝病防治認知問卷調查結果,在 849 名調查對象中,僅有約 3 成的 C 肝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其他未接受治療的主因,大多是沒有病識感、偏鄉交通不便、缺乏醫療資源等。導致偏鄉的篩檢率、治療率都不理想。

楊培銘表示,現在 C 肝治療武器很多,口服新藥的治癒率相當高、沒有副作用,且療程很短,對病人有很多幫助。但現在健保給付的門檻須病人達第三期纖維化,許多病人只能「望梅止渴」。

肝基會在雲林縣的外展門診資料發現,67 名民眾接受篩檢,經評估後應治療有 46 人,但只有 7 人符合健保資格;另在雲嘉南8鄉鎮的篩檢計畫中,應接受 C 肝治療 133 人,願意治療有 66 人,但只有 19 人符合健保資格。

楊培銘表示,C 肝病毒造成慢性肝炎後,患者的肝纖維化會隨時間持續增加,根據統計,中老年的慢性 C 肝患者若進展到第二期肝纖維化,罹肝癌的機率明顯上升。顯見 C 肝治療應及早進行,希望政府逐漸放寬給付標準,先下修到第二期肝纖維化病人也可使用。

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肝病防治重要,肝基會和布袋戲五洲園掌中劇團合作,以國人熟悉的「史豔文」角色擔任肝炎衛教大使,將生硬的肝炎衛教內容融入有趣易懂的布袋戲劇情,並在 C 肝盛行區,如雲林、嘉義、台南等鄉鎮公廟、教會播放。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