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登山郊遊被野生動物咬 謹記保命3步驟

圖片來源:Pixabay

今年狂犬病陽性動物明顯增加,疾管署提醒,民眾若在野外不幸遭野生動物咬傷,應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傷口 15 分鐘,再以優碘或 70% 酒精消毒後,儘速就醫打狂犬病疫苗。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至今監測到的狂犬病陽性動物明顯多於去年同期,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監測資料,國內今年迄今動物狂犬病陽性案件數共 51 件,都是鼬獾,分布縣市為花蓮縣 18 例、南投縣 14 例、台南市 5 例,台中市、嘉義縣、屏東縣及台東縣各 3 例,雲林縣及高雄市各 1 例。

其中 6 件為咬傷人的狂犬病陽性鼬獾(屏東縣 2 件,南投縣、嘉義縣、台南市及花蓮縣各 1 件),遭咬傷者都已接受醫療處置及暴露後疫苗接種,無人發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脊髓炎,潛伏期約 1 至 3 個月,感染初期會有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及咬傷部位異樣感等症狀。

感染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又稱恐水症),隨後會發生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死亡率接近 100%。

羅一鈞說,如果能在遭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並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就可以有效阻斷發病。

國內自 2002 年迄今累計 3 例人類感染狂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遭犬隻咬傷後發病,分別為 2002 年及 2012 年各有 1 例,感染地為中國、2013 年 1 例,感染地為菲律賓,均已不幸死亡。

羅一鈞表示,狂犬病會感染哺乳類動物,如鼬獾、白鼻心,常見分布的區域為低海拔山區,若動物們有覓食需求,也可能跑到平地。國內驗出陽性動物的縣市從台中以南到屏東,花蓮鳳林以南到台東都有陽性鼬獾的蹤跡。

此外,羅一鈞也提醒,台灣曾在東亞家蝠身上驗出麗沙病毒,蝙蝠可能在住家出沒,且全台灣都有,民眾如果在黃昏看到蝙蝠出沒應避免接觸,若不幸被咬傷,後續醫療處置也是儘速接種狂犬病疫苗防範。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不慎遭野生動物或流浪犬貓抓咬傷,請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傷口 15 分鐘,再以優碘或 70% 酒精消毒後,儘速前往「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就醫。

經醫師評估如有感染風險,應儘速接種免疫球蛋白,並依時程(接種第一劑當天為第 0 天,及第 3、7、14、28 天)接種 5 劑人用狂犬病疫苗。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