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又在開臨時會了。首度政黨輪替的第 9 屆立法院,創下連 5 會期都召開臨時會的歷史紀錄;並於去年的第 3 會期結束後,先後召開 3 次臨時會,另創單一會期最多臨時會之紀錄。
既然民進黨已經完全執政,立法院為什麼總在開臨時會?原因很簡單,在現行的議事規則、民主機制下,即便是國會多數黨也無法為所欲為,少數黨還是有各式各樣合法杯葛議事的手段。只要有心,在野黨都能讓執政黨有開不完的臨時會。
先看看立法院過去召開臨時會的狀況。在陳水扁當選總統、首次政黨輪替後,泛國民黨陣營仍在國會過半,形成朝小野大的政治生態。臨時會開始成為立法院的常態。即便如此,在扁政府任內的第 4、5、6 屆立法院,共召開9次臨時會,最頻繁的第5屆也不過召開3次臨時會,平均每年開1次臨時會。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國民黨再次完全執政;不過在與其對應的第 7、8 屆立法院,共召開 12 次臨時會,平均每年開 1 次半的臨時會;並創下第 7 屆第 2 會期至第 5 會期、連 4 會期都開臨時會的紀錄;還於第 7 屆第 5 會期召開 2 次臨時會,首開複數臨時會的新模式。
民進黨首度完全執政的第 9 屆立法院,才剛結束第 5 會期;不但創下連 5 會期都召開臨時會的新記錄,第 3 會期結束後還連開 3 次臨時會,再刷新單一會期的臨時會紀錄。平均每年召開臨時會的次數,更一舉攀升到 2.8 次。
要了解臨時會何以愈來愈氾濫之前,要先了解在野黨可以怎樣合法杯葛議事。一般而言,議案提出後,需先送進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再送到院會進行一讀(報告事項),完成一讀後可交付委員會,委員會審查完畢後再送院會進行二、三讀(討論事項)。
由於每次院會至少會有上百案的報告事項,在野黨不必霸占主席台,只要湊足人數,就能逐案退回,並逐案表達異議,再以點名表決、重付表決、記名表決、重付表決,對每案進行最多 4 次的表決大戰;讓原本只要宣讀 10 餘秒鐘的報告事項案,拖延到至少 6 分鐘;若 200 案都這樣反覆杯葛,原本只需 1 個多小時的報告事項,會拖延至整整2天2夜都處理不完。
在討論事項開始前,在野黨也能提出變更議程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隨便將付委的議案自委員會抽出、逕付二讀;再依循前述的程序,就是癱瘓院會運作。
因此,無論只是單純想讓議案一讀,或實質處理的二、三讀,只要在野黨想杯葛到底,就有辦法無限制拖延下去。
而在在野黨也擁有召委席次的各委員會,在野黨更能藉由預算案的排審權,拖延預算審查。
臨時會的特性在於,只能處理已決議的特定事項;多數黨可先在談話會議決臨時會議程,以致在野黨在臨時會期間,難再透過表決大戰進行程序性杯葛。
由於國民黨在野後,全面採取非理性杯葛策略;以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而言,馬英九總統執政的 8 年間,只有 2009 年度總預算案需要在臨時會處理;但蔡英文總統執政兩年來,連兩年度的總預算案都要召開臨時會。在野黨非理性杯葛到底的態度,才是臨時會開不完的主因。
所以,要是有人質疑臨時會太頻繁是執政黨的過錯,或批評執政黨可挾人數優勢為所欲為,只要好好看一下 2016 年以後的立法院運作,完全就不是這回事。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