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灣生返台尋記憶 一眼認出:「那是我們的家!」

伊東家兄妹於溫州街 52 巷 2 號 / 芋傳媒胡家銘攝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報導)座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 52 巷 2 號的一棟日本家屋,神秘而幽靜的和風樣貌,卻因年久失修而導致內部殘破不堪,四周街景也物換星移,儘管如此,灣生伊東家族兄妹一行人(大哥伊東進,妹妹伊東優里、伊東容子),還是一眼就認出那個熟悉的建築,「那就是我們的家!」

伊東家兄妹回憶童年時常在樹上玩耍。
芋傳媒胡家銘攝

伊東進先生望著老屋回憶,爸爸和媽媽在新婚時住進這裏,當時還有尚未出嫁的姑姑們,一家人都住在一起。說起伊東家族與台灣的淵源,最遠要追溯到伊東兄妹的爺爺伊東竹二。

伊東竹二在日本統治台灣的第二年(1896 年)來到台中落腳,當時 20 歲,就在郵便電信局找了份書記的工作。1907 年結婚兩年後,生下長子伊東謙(伊東兄妹的爸爸)、次子伊東實,以及兩個女兒貞子與愛子。1921 年,伊東謙考入台北一中,帶著弟弟阿實與妹妹貞子寄宿於台北,高中念完後也順利進入台灣高等教育的殿堂——台北帝國大學(今為台灣大學),1934 年畢業後繼續在台北帝大擔任副手。

1938 年,時逢戰爭,局勢吃緊,伊東謙接獲徵兵召集,編列到陸軍第一連隊服役,所幸在上戰場前就被罹患「肺結核」為由勒令退伍。退伍後的伊東謙回歸正常生活,1941 年三月,與富久子在幸町台北教會(今濟南教會)結為連理;四月份時,台北帝大的預科創設,伊東謙成為專任教授,還親自為預科校歌譜曲。隔年(1942)六月,長男伊東進出生。

伊東進先生
芋傳媒胡家銘攝

伊東家族就這樣過著平穩的日子,直到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後,在台日本人被陸續遣返,從小在台灣出生、長大、求學、就業、成家的伊東家族,也在 1947 年 5 月 8 日被送回那個「陌生的祖國」,從此與台灣隔閡超過半世紀。

如今,伊東兄妹的雙親早已離世,僅剩兩位姑姑貞子(99 歲)和愛子(96 歲)還健在,且記憶力良好,說得一口台灣經,現定居於日本神奈川。而伊東進帶著兩位妹妹,代替已故的爸爸媽媽,和兩位年事已高的姑姑,來到台灣尋根,尋找當初家族的歷史痕跡。

值得一提的是,貞子是日本植物學家福山伯明的夫人。福山伯明 1934 年自台北帝大畢業,之後擔任老師,1941 年被聘為台北高校(今台師大)的教授,他發現上百種台灣野生蘭的新品種,對台灣蘭花新種研究有重大貢獻。

而愛子則嫁給佐竹哲夫(產下一子一女後離婚,已改回伊東姓),佐竹哲夫先生的祖父是佐竹音次郎。在日本被稱為「保育之父」,是兒童社會福利的先驅。佐竹音次郎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 年),於鎌倉設立日本第一個可照顧五歲以下孩童的幼兒園(日文稱為「保育園」)。

大正三年(1914 年),他和女兒花子一起來到台北。隔年便在台北八甲町設立了全台第一個保育設施「鎌倉保育園台北支部」,又稱「愛育幼稚園」,是台灣第一所收留幼兒保育的設施。

聽著伊東家族娓娓道來與台灣的回憶,讓我們不僅清楚理解伊東家族史與台灣之間緊密的關係,也從家族延伸,得知日治時期不為人知的歷史面貌;也透過這些記憶拼圖和台日間的情感羈絆,將台灣歷史拼湊得更加完整。

大學里里長吳沛璇(右四)與社區里民熱情歡迎灣生回家。芋傳媒胡家銘攝。

SaveSave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