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quote quote=”道別,若為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必然面對的課題,以墓誌銘形式追憶先人,應可減緩所愛之人離逝的哀慟。”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劉啟祥 他的畫就是他的紀念碑
願歷史之牆高掛著你崇高的遺囑
—李敏勇詩
你的時間靜止
世紀之門正緩緩落下
是夜暗也是黎明
彷彿關閉又像開啟
我們默默對你的生命
進行巡禮
吹笛少年的嗚咽
在樹林裡響起
從遙遠異國傳來的樂音
應和著雀鳥日常的練習
葉子飄落我們的土地
點綴寧靜的和聲
光線從拉開簾幕的窗透露輪廓
風景被你凝結在顏彩的形色裡
一些靜物一些人像呈構你生的投影
成為崇高的遺囑
掛在歷史之牆
呈現一個以生命形塑的國度
你應是你自己的紀念碑
不必向世俗求借
在靜止的時間裡
伴隨永恆的大地呼吸
被南方的太陽顯耀
融入一個被海擁抱的島嶼
—劉啟祥(1910-1998)
畫家劉啟祥(1910-1998),日治時期到日本就讀中學,考進日本文化學院繪畫科習畫。他的老師是日本畫壇「二科會」的有島生馬(其兄有島武郎,為白樺派小說家,人道主義者,放領土地給佃農,自殺)等人。大學畢業後,於 1930 年返台,於台北舉行過畫展。1930 年到 1935 年間,他在法國巴黎觀摩大師作品。臨摹馬奈〈吹笛少年〉的經歷,曾傳為美談。
當年,他是與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4 位有幸去了歐洲文化之都習畫的台灣畫家。從法國巴黎回到日本東京,以台灣人活躍於日本,過著畫家的生活。二戰結束後不久,劉啟祥回到台灣,在南台灣的高雄縣大樹鄉開展了他的戰後台灣時代,影響了許多南部畫家。享壽 88 歲的他,長子劉耿一(1938-)是與他從日本返台的傳人,另有二個兒子也都走上畫家之路。
劉耿一是我的好友,頗有其父內歛的風格。我曾拜訪他們在大樹小坪林的家,是頗有田園風味的宅邸,在果園之間的傳統住屋。記得坐在藤椅上的劉啟祥,在午後的光線上,一頭白髮閃耀在太陽下,沉默不語微笑著,時光凝縮在他清癯的臉龐。他的語話盡在畫中,溫熙的景色流溢在眼光裡。
劉啟祥過世時,我寫了一首「紀念走過時代夾縫的畫家:劉啟祥」的詩,詩題是〈願歷史之牆高掛著你崇高的遺囑〉。劉耿一把整首詩鐫刻在劉啟祥的墓碑基座,二十四行詩成為他的墓誌銘。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墓誌銘風景—生命的亮光,人間的印記 ” book_author=”李敏勇” book_publisher=”玉山社” book_publish_date=”2018/5/14″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8/05/9789862941980_bc.jpg” book_link=”http://www.tipi.com.tw/books.php?pid=722″ book_link_text=”玉山社購書” ext_link_1=”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7018″ ext_link_text_1=”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2=”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7572677719″ ext_link_text_2=”誠品網路書店購書” ext_link_3=”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845601″ ext_link_text_3=”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