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警生涯十年餘的白曉帆,為民服務案破百件且頻獲獎,許多老人失蹤案都可見他的身影,主因是失智父親也曾多次獲學長尋獲,深有所感,協尋家屬團聚那一刻最令他動容。
現年 40 歲、來自高雄的白曉帆,先前曾在軍中服役 3 年半,當時考量服役單位即將裁編,且想嘗試不同工作環境和尋找興趣,適逢民國 95 年全面開放非警校生可參加警察特考,成功轉換跑道。
白曉帆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自己考上警察特考後,就被分發到台北市警察局松山分局中崙派出所和三民派出所,分別服務逾 6 年和 4 年。
統計自民國 98 年至 107 年止,白曉帆為民服務案件逾 100 件,包括關懷弱勢、協助失智老人返家、攔阻詐騙、防阻自殺類及其他為民服務案件,可謂轄內尋人達人員警。
回想從警之初,白曉帆坦言,當時因為對法條、受理案件和處理程序的熟悉及專業度不足,所以易受挫,並舉他首次處理車禍案件為例,當時單獨一人且不熟悉程序,呆立路中的他急著打電話向學長求援,卻未先進行車禍狀況排除和疏導,事故民眾投以狐疑和不信任眼光,令他難忘。
但憑藉著「多做、多說、多看」,以及學長和長官經驗傳承指導下,白曉帆已不可同日而語。
他謙虛說,全國尋找失蹤人口的達人員警眾多,自己只是在外巡邏時會特別留心注意神色異狀的單獨老人,主因是自己父親在5年前開始失智且數次意外走失。
「每個人在外盡一點點力,可以幫助到意想不到的人」,白曉帆說,父親失蹤時全賴高雄當地警察協助找到,讓身在台北工作的他感到安心,也充滿感激。
白曉帆指出,尋人撇步可先從迷途老人口中的片段資訊進行拼湊,再藉由戶政系統、失蹤人口系統、駕籍系統和人臉辨識系統進行比對,進而找出其住家地址或家屬聯繫方式,再請當地員警及里長進行現地查看確認。
他說,因自己相關經驗略多,所以協尋家屬速度相對快,最快經驗是在 10 分鐘內就協尋成功;但最久則花費 7 至 8 小時才找到,因失智老人只知名字發音和住高雄,耗費 4 小時打遍高雄所有派出所詢問,才透過一名里長找到這名獨居老人的友人,並協助帶回。
談到服務多年最感動的場景,白曉帆表示,那就是當緊張萬分的家屬趕到派出所見到失蹤家人時,歡喜相見那一刻,最令他動容。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