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議題受關注,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說,父母若專制教養,用監視和處罰模式,容易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和行為。國際研究也發現,專制教養會增孩子憂鬱風險。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將父母教養方式依要求(嚴格與否)與接納(有無回應孩子的需求)程度分為 4 類型:專制型,高要求、低接納;民主威信型,高要求、高接納;忽視型,低要求、低接納;放縱型,低要求、高接納。
葉雅馨說,根據一篇收錄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的研究顯示,民主威信教養方式有助於預防兒童青少年罹患憂鬱症。
該研究使用「全國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的次級資料分析 1 萬 7399 名 12 至 17 歲青少年,發現 80.6%青少年有 5 種(或更多)憂鬱症狀,其中經歷專制教養方式者比經歷民主威信教養方式者出現更多憂鬱症狀。
另一篇發表於臨床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學期刊的研究呈現相似結果,研究以 661 名墨西哥裔與多明尼加裔的美國兒童母親為研究對象,請她們在孩子 4 至 5 歲時填問卷,並於一年後再次填答問卷,藉以評估孩子的行為與情緒功能。
結果發現,近 50%兒童有焦慮症的風險,10%有憂鬱症和身心症的風險,原因與拉丁美洲裔家長採取專制教養有關。墨西哥裔美國兒童的父母強調要毫無疑問地服從及尊重成人,使孩子與有明確權威的成人(如老師)互動時感到緊張或擔憂,提高憂鬱風險。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陳質采表示,兒童青少年罹患憂鬱症時,不僅跟成人憂鬱症一樣會出現情緒低落、對原本喜歡事物失去興趣、負面思考、自我否定、喪失學習動力、病懨懨等症狀,甚至可能有易怒、急躁的反叛或破壞行為。
陳質采說,民主威信與專制型教養最大差異為,民主威信教養方式會傾聽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困難;專制型教養因採取監視和處罰的教育模式,被形容像盤旋在孩子頭上的直升機,使無法完成任務又不知道如何解決困難的孩子容易衍生各類負面情緒與行為。
葉雅馨說,父母適時回應孩子的需求,會比嚴格專制的態度更有益孩子健康。此外,台灣因雙薪家庭多,父母陪小孩時間少,常因內疚出現補償心態,容易接受孩子各類要求,管教變成放縱型。
葉雅馨建議,父母與孩子相處時,專注聆聽孩子的需求,或建立共同經驗,一起看影片、出遊踏青、分享所見所聞,表達關懷與在乎,多了解對孩子重要的人事物。父母要檢視管教型態,是否強迫孩子聽從自己建議,或表面讓孩子表達想法,卻總拒絕孩子需求。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