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今天無異議通過「台灣旅行法」,讓台美高層官員互訪可望成真,台美關係正常化邁進一大步。但美國行政部門選擇積極面對或是消極處理,將是法案能否落實的關鍵。
今天通過的「台灣旅行法」明確指出,美國國會認為,台灣關係法制定以來,美國對台灣高層官員訪美的自我設限,讓台美始終缺乏有效溝通,阻礙雙方關係發展,「美國政策理應促進美國與台灣間所有層級的官員互訪」。
美國與中華民國 1979 年起維持非官方關係後,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至今無法訪問華府;而美國過去派閣員訪台,會避開敏感的國防與外交官員,多以商務、教育部門的交流為主。
在美國國會的堅定支持下,「台灣旅行法」獲得通過,台美高層官員可望恢復正常外交往來,未來台灣高階官員將能正式訪問美國,與包括國務院、國防部在內的美國官員會晤,同時也允許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以及其他台灣在美國設立機構人員在美國進行正式活動,不再受到限制。
但由於「台灣旅行法」規範的原本就是行政部門的權限,未來行政部門態度是法案落實的重要關鍵。
以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大使館遷往耶城為例,美國國會在 1995 年就通過相關法案,要求美國將大使館遷往耶城,卻一直拖到去年年底才由川普正式宣布。
美國行政部門選擇積極面對或消極處理「台灣旅行法」,將決定法案能否真正落實。另可預見中國外交部必然會指控美國踩「一中」紅線,傷害美中關係,也更可能加大對台灣的國際打壓。
美國的台灣事務專家、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於「台灣旅行法」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表決前,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就指出,美國國會試圖通過像「台灣旅行法」這類法案,對台灣是兩難的。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