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 70 年後,受難者陸續流逝,第二代也日漸凋零,「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專書主編邱斐顯呼籲,應加速為受難者留下影音紀錄和口述歷史,並加快轉型正義腳步。
邱斐顯今天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演講,介紹「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二二八事件 70 週年紀念專輯。1947 年 2 月 27 日晚發生在台北市的查緝私菸行動,誤殺旁觀民眾,引發衝突,騷動擴大。當時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向南京政府請求派兵來台鎮壓,造成重大傷亡。
邱斐顯以大稻埕女兒的身分,說到自己出生舊居位在南京西路344巷,就在二二八事件引爆點對街。她卻一直到 1987 年大學畢業那年才知道二二八事件原委。
負責本書視覺規劃的邱萬興表示,以前年代連黨外雜誌都避談二二八,這是馬上遭查禁的禁忌話題。一直到 1987 年,鄭南榕才在雜誌開始談。可以想見,一般家庭不會和子女談這個議題。
邱斐顯表示,她在解嚴隔年,1988 年,台語不輪轉的情況,去採訪二二八受難家屬,還記得受訪的老先生、老太太事隔多年,言談間仍有恐懼。
本書概述 1987 年衝破禁忌,到 1990 年代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及國家立法、道歉、建碑和補(賠)償,到 2000 年後繼續追求真相。
邱斐顯指出,美國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1994 年創立浩劫基金會(Shoah Foundation),以錄影錄音的方式紀錄大屠殺見證,影音採訪受害者,至今收集 63 國、5 萬 3000 分影片,包括南京大屠殺的見證。
邱斐顯說,二二八事件應也可和他們做結合,為受難者留下影音紀錄。
二二八第一代受難者陸續流逝,邱斐顯說,要加快做口述歷史紀錄,她採訪過程遇到的第二代已有人病逝。
她說,要加快轉型正義腳步。促轉條例通過前,台北市已將介壽路改名「凱達格蘭大道」、政府成立檔案管理局、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牌樓改為「自由廣場」,期盼去年 12 月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後,應要做更多。
前來聽演講的幾名高中教師紛紛表示,應要在校園內舉行二二八追思活動。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