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quote quote=”他名為唐山,卻是真真正正台灣番薯仔囝!他謙沖虛懷,卻是百分百的台灣政壇奇俠!”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 color=”#dd9933″][/bs-quote]
身處自由國度遙望台灣
踏入美國不久,常聽聞有些台灣留學生將中華民國護照燒毀或丟棄,以表示對國民黨專制獨裁的厭惡,這種做法對我產生很大的衝擊。當時的台灣是一個封閉社會,資訊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沒有出國還真無法體驗什麼是「自由的滋味」。就像我的同窗羅福全,他服完兵役後先到日本留學,一到日本呼吸自由的空氣後,驚覺民主自由竟如此美好。這種劇烈的心理轉折,活在現代社會的年輕人恐怕很難體會,但卻是我們那一代留學生的共同記憶。
身處言論和出版自由的新大陸,我有了進一步了解台灣的機會,我在美國的圖書館看到許多台灣相關檔案,這些資料在島內是無法碰觸的禁地。到了美國終於大開眼界,不再自甘於象牙塔內的學生生活,我開始思索如何為台灣略盡棉薄之力,讓自己的故鄉也能同享民主自由。當時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像陳隆志、張燦鍙等人,有人直接投入政治運動,有人透過學術力量發聲,從海外對國民黨政權施加壓力。
意外的他鄉遇故知
剛到美國的時候,人生地不熟,難免感到孤單。不過,人與人的緣分就是如此奇妙。一九六四年走進奧克拉荷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諾曼(Norman)校區第一天,就在校園碰到關仔嶺會議的發起人陳榮成,我欣喜若狂,立刻決定搬去與他同住。陳榮成是嘉義朴子人,嘉義中學小我一屆。一九六○年我在澎湖當兵錯過了六月十九日的關仔嶺會議,想不到我們竟然在美國重逢,而且還是同校。
當時陳榮成正在翻譯前美國駐台副領事喬治‧柯爾(George H. Kerr)所著《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這本書。我們經常一起討論翻譯內容。我在美國讀到這本書,十分訝異竟然有美國人如此詳盡的記錄台灣歷史,透過這本書,我看到許多國民黨政權刻意隱瞞的真相,受到很大衝擊。
國民黨情治單位與台獨刊物
當時,陳榮成還拿出在東京出版的《台灣青年》(註)這本日文雜誌與我分享,內容有許多鼓吹台灣獨立的想法。在那個嚇破膽的年代,聽說很多留學生看到《台灣青年》不敢直接用手去拿,而是用筷子去夾,因為國民黨情治人員與外圍組織無遠弗屆,遍佈海內外,隨時刺探著留學生的一舉一動,他們深怕用手去拿會留下指紋,一旦遭到舉發,除影響自己的返鄉和就業外,就連親戚朋友都會受到株連。當時海外留學生的惶恐程度,可見一斑。
《台灣青年》是當時在東京的王育德、黃昭堂、許世楷、羅福全共同籌辦的雜誌,從日本寄到美國各地,這是全球獨盟成立前的刊物,對我有重要的啟蒙意義。因為出國前我常思考台灣未來走向這些問題,但在國民黨的圍堵與控制下,島內很難出現系統性的論述,到了海外看到這些理念形諸文字,印證自己的思考方向與這些台獨運動者不謀而合,進而確信獨立才是台灣未來的自然歸趨。
如今回想起在奧克拉荷馬大學的陋室中,一燈如豆,翻閱著《台灣青年》的場景,猶歷歷在目。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陳唐山回憶錄:從黑名單到外交部長” book_author=”陳唐山” book_publisher=”前衛出版社” book_publish_date=”2016/11/01″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8/01/getImage-2.jpeg” book_link=”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3673″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7830114768″ ext_link_text_1=”金石堂購書” ext_link_2=”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98373″ ext_link_text_2=”讀冊生活購書” ext_link_3=”http://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6086776″ ext_link_text_3=”三民網路書店”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延伸閱讀:
- 為喚起台灣人的自主意識,戰後流亡日本的知識分子,仿襲林獻堂、蔡惠如等人於一九二〇年在東京發行的《台灣青年》,創辦同名期刊,做為海外留學生的啟蒙刊物。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