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民眾廚房窗口發現卡扇貓 北市動保處成功救援 芋傳媒 2023-02-27 14:29 台北市動保處今天表示,近日接獲民眾求援稱有隻貓咪誤闖家中,且卡在廚房抽風扇的固定鐵架上,經救援人員到場安撫貓咪才幫助牠順利退出,目前安置在台北市動物之家待認養。
綜合 淡水洋樓化身巨型貓屋 耶誕節推出貓咪主題市集 芋傳媒 2022-12-15 17:06 虎年近尾聲,淡水古蹟博物館在淡水海關碼頭推出「光映淡水」活動,結合淡水五虎崗在地特色,將洋樓化身為巨型貓屋, 24 、 25 日還有貓咪主題市集, 31 日有老王樂隊等樂團演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今天發布新聞稿,館長黃麗鈴表示,淡水「五虎崗」稱號源於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5條尾陵,形成宛如虎爪般的丘陵,因而得名。現在剛好適逢虎年尾,便轉化概念為大家喜歡的貓咪,使文化資產更易親近。
綜合 中國領館旁 友誼貓咪塗鴉推手:台烏齊心對抗威權 芋傳媒 2022-06-20 13:06 這幅象徵台烏友誼的貓咪塗鴉,位於距中國駐敖德薩總領事館僅 50 公尺的廢棄牆面上;幕後推手是夢想開咖啡店的 30 歲青年 Evghen ,他表示,塗鴉除傳遞對台感謝,更象徵台烏齊心對抗威權擴張,並相信堅強意志與奮鬥不懈必能戰勝國際處境。
綜合 貓咪誤觸電器開關 首爾3年相關住宅火災逾百起 芋傳媒 2022-01-01 22:57 首爾消防災難本部表示,據信這些貓咪可能誤觸了電爐的感應式開關,進而引發火災。貓咪可能會跳上檯面,觸碰感應式開關,一旦過熱就可能引發火災。不過,由於意外發生時,飼主多半不在家,所幸僅造成4 人受傷。
綜合 防檢局:走私貓仍須安樂死 否則恐危害動物安全 芋傳媒 2021-08-21 16:2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徐榮彬今天說,走私貓可能有疫病,不得不安樂死,否則可能危害國內動物安全。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破獲不法私梟走私未檢疫品種貓,其中包含俄羅斯藍貓等 62 籠約 250 隻名貴貓種,目前都被防檢局帶走,後續研擬依法人道安樂死。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等相關法規,未經檢疫動、植物須銷毀,但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發言人倪京台表示,基於尊重生命,希望相關單位妥善安置貓咪,走完檢疫程序後開放認養。
影視 都嘛是你的毛》風田新戲 當貓奴為飼料打3份工 芋傳媒 2021-03-18 19:10 動物溝通師職人劇「都嘛是你的毛」日前開播,劇中窮大學生風田飼養的貓咪沒胃口,為此風田打3份工、買各種飼料,愛貓仍不領情,透過動物溝通師才得知是飼料太廉價貓咪吃不慣。「都嘛是你的毛」是七十六号原子與中華電信首次合作原創職人迷你劇集,講述動物溝通師陸鈞翔(蔡凡熙飾演)與外表軟萌、卻有大叔魂的主子胖橘貓,共同解決毛小孩與主人相處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
綜合 全國養貓直逼80萬隻 貓行為師不藏私傳授訣竅 芋傳媒 2021-02-12 16:31 全國養貓數從8年前起倍增,近3年更直追 80 萬隻,重視寵飼關係平衡的貓行為師曾麒穎說,貓心理跟狗不同,須有不受干擾的貓窩作為核心領域,外出、外宿寵物旅店也有原則須留心。根據農委會調查推估,近3年全台灣養貓數都在 70 幾萬,直追 80 萬隻規模,集中在都會區,因為貓顯得較自得其樂,也不需要天天帶出門大小便。
綜合 印尼貓奴三遷創中途之家 收容400多喵星人 芋傳媒 2021-02-03 23:40 為收容遭棄養、生病的流浪貓,印尼愛貓人蒂塔搬家3次,幾年前丈夫幫她蓋了貓咪之家,一家5口與 400 多隻貓同住。虔誠伊斯蘭教徒的她說,照顧貓是使命,是真主對她的安排。從 2000 年開始收養流浪貓的蒂塔( Dita Agusta )搬了3次家,才在西爪哇省茂物縣( Bogor )的巴隆區( Parung )安定下來,在 2014 年創辦巴隆貓咪之家( Rumah Kucing Parung )。這裡既是 400 多隻流浪貓的天堂,也是她的家。
綜合 房東丈夫狂敲鐵門稱要驅鬼 愛貓房客嚇壞 芋傳媒 2020-06-05 12:38 一名愛貓女子在苗栗市租屋開店,店內 5 隻貓咪行為卻變得畏縮,調閱監視器發現,房東的楊姓丈夫常在非營業時間敲打鐵門,甚至便溺,讓她擔心害怕;楊男則稱此舉是在驅鬼。余姓女子今天表示,在苗栗賣衣服已經 8 年,因十分喜愛貓,認養了5隻貓咪,為了讓牠們擁有較大的生活空間,最近在苗栗市鬧區租下一整棟店面,簽約時房東曾告知,她的楊姓丈夫早上會在店門口擺設攤位賣粥,原以為營業時間錯開,不以為意,不料,竟是噩夢的開始。
武漢肺炎 研究:貓會相互傳染新型冠狀病毒 芋傳媒 2020-05-14 12:57 日本境內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疫情延燒,由東京大學教授河岡義裕等人組成研究團隊,已確認新型冠狀病毒會在貓之間傳染,且實驗對象的6隻貓都沒有出現任何症狀。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河岡義裕等人的研究團隊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國臨床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