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殖民
去殖民化 印度新德里國王大道改為責任大道
印度總理莫迪昨晚主持新德里印度門前方國王大道( Rajpath )的更名儀式,並為建國三傑之一波斯( Subhash Chandra Bose )的花崗石像揭幕,推動去殖民化的進程。經過 20 個月時間的封閉及整修,印度重要節日的慶祝地點國王大道,即將再次向大眾開放,名字已改為責任大道( Kartavya Path )。
馬尼拉古王城多場展覽登場 見證戰爭殘酷
位於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時期堡壘「聖地牙哥堡」近日舉辦「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城市戰」等展覽,盼藉由戰爭影像和實物,讓觀眾見證戰爭殘酷,避免任何戰事再度發生。聖地牙哥堡( Fort Santiago )位於馬尼拉著名景點「西班牙王城」( Intramuros )內,是西班牙殖民者統治菲律賓時期所興建,用於抵禦外敵。
馬克宏訪阿爾及利亞補裂痕 盼啟戰略雙贏合作新頁
法國總統馬克宏大陣仗訪團今天抵達阿爾及利亞,受到熱烈歡迎。這趟訪程除了緩和兩國外交緊張、修補殖民回憶創傷外,更希望在國際動盪局勢下展開軍事、能源、經濟等戰略雙贏合作。
溫管法修法 勿陷入環境主義下的不正義!
溫管法的修法關注形成的僅僅是「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的對立論述與折衷妥協,以森林、海洋、濕地為棲息的原住民族,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重 壓力下,原住民族土地的「自然資源權;森林權、漁獵權、礦產權」提前被取消在各方的論述場域之外。
《台灣基進專欄》中正紀念堂——威權、屠殺、殖民的三位一體
促轉會公布「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反省威權歷史公園」。提出三大處置措施「大廳銅像應予移除」、「堂體功能及外觀應予改造」、「園區整體崇拜軸線應予破除」。
港區國安法公布 邊城青年:會抗爭到底
新華社6月 30 日深夜公布「港區國安法」全文,刑責與管轄範圍都較預期大,非港人或不在港犯案都適用。在台港人團體「邊城青年」凌晨發布聲明,表示港人不分本地與國際,會抗爭到底。聲明指出,「港版國安法」施行前夕,香港眾志、香港民族陣線、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 IAD )等多個香港社運組織相繼宣布解散,其中許多原組織成員仍以個人名義持續參與抗爭。
《水瓶子專欄》志生紀念館,戰時少見的洋和風格住宅
第一次到志生紀念館,非常訝異台灣人在日本時代所興建的住宅,具有洋和並置的風格之外,已經具有日人傳統生活空間,和館如京都『桂離宮』之雁型結構,除了當代流行的洋式交誼大廳之外,又加上許多漢式傳統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