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乳癌

乳癌為何增生移轉 中研院發現關鍵蛋白質要角

乳癌是女性發生率首位癌症,且一旦移轉,存活率會大幅降低,中研院研究團隊近日發現,蛋白質 DSG2 會隨環境氧氣含量增減,促使乳癌的增生與移轉,未來可望幫助臨床診斷及治療。中研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黃雯華研究團隊近期發現並證實一項乳癌惡化的機制,研究成果在1月 19 日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

癌友福音 多款抗癌新藥最快3月納健保給付

癌友福音,健保署今天宣布多款救命新藥,包括治療黑色素瘤的雙標靶藥物、三陰性乳癌的口服標靶藥,以及最新用於預防成人偏頭痛的單株抗體新藥,最快3月起納入健保給付。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健保署「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日前通過多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案和給付規定擴增案,包括治療黑色素瘤、三陰性乳癌、前列腺癌、多發性硬化症、偏頭痛等的新成分新藥納入給付,另有抗黴菌劑、用於抗藥性細菌治療的抗生素新藥等都納入給付。

朱俐靜淚揭罹乳癌 新作唱出心路歷程

歌手朱俐靜推出新專輯「來日方長」,談及去年被診斷出罹患乳癌,讓她激動落淚。她表示目前持續治療中,專輯名稱是對自己的期許,希望不要在時間壓力下,驚慌失措地生活。今天記者會特別選在充滿居家設計的空間舉辦,朱俐靜將家裡的香氛產品帶到現場使用,希望營造出回家的自在感,打造像是邀請朋友到家裡聊音樂的氣氛。

不菸不酒男性罕見得乳癌 發現確診已第3期

男性也會得乳癌。苗栗大千醫院指出,一名 55 歲男子不菸不酒,作息正常,發現右乳頭有小硬塊,切片檢查確認為罕見的男性乳癌,且已第三期轉移至淋巴,經手術後接受相關治療。苗栗縣大千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今天表示,陳姓男子1個月前發現右乳頭有小硬塊,前往住家附近醫院就醫,當時診斷可能只是良性脂肪瘤,沒有在意,最近因硬塊變大且有壓迫感,轉院就診,經超音波檢查,其硬塊雖只有1公分,但密度高且邊緣不規則,確認為非常罕見的男性乳癌。

30歲罹患乳癌 她被迫面對生命與生育的抉擇

30 歲的小嫻一直渴望有孩子,卻在今年6月確診乳癌,醫師告訴她,治療恐傷及卵巢功能,若想生孩子須冒著刺激腫瘤風險凍卵,挽救最後「生機」。全台每年卻有千名乳癌患者面臨相同選擇題。乳癌是全台最多女性罹患的癌症,一年新增多達1.3萬名病例,平均每 10 人有1人是年齡不到 40 歲的年輕族群,每年以新增 1000 人速度持續增加當中,平均一天就有3名年輕女性確診乳癌,人數仍在逐年攀升當中。

年輕女性別輕忽 未滿40歲乳癌患者年增逾千人

全台每年新增1.3萬名乳癌患者,其中 10 %是不到 40 歲的年輕女性。醫師表示,年輕乳癌普遍腫瘤較大、惡性度高且易轉移,但年輕女性因乳房密實、缺乏警覺,確診時期別往往較晚。乳癌長年盤踞台灣女性好發癌症首位,根據近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新確診的乳癌患者攀升 20 %,每年有多達1.3萬人罹患乳癌,其中年齡低於 40 歲的年輕女性就占約 10 %。

北醫大血液檢測技術 有助乳癌早期篩檢

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但受限於技術,當女性超音波、X光異常時,僅能透過穿刺切片釐清是否罹癌,北醫大研發血液乳癌檢測技術,盼能協助乳癌篩檢。台北醫學大學和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舉辦研發成果招商媒合會,一同釋出 14 項技術,聚焦癌症治療、精準醫學、微生物菌叢、生醫材料工程4大技術亮點。其中,北醫大副教授林若凱研發「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有助於乳癌早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