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的研究顯示,科學家近來持續尋找農作物的野生近緣種,希望強化作物對疾病與氣候變遷的抵禦能力。
人類為提供食物馴化野生植物已約 1 萬年,但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導致許多作物在過程中失去天然防禦能力,以致它們、以及我們,都可能暴露在疾病和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
英國倫敦邱園千禧年種子銀行(Kew Gardens Millennium Seed Bank)作物野生近緣(Crop Wild Relatives)計畫協調員克基爾(Chris Cockel)表示:「我們生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我們需要的所有多樣性,不存在單一國家或地區。」
「在美洲、非洲或亞洲,其中一種作物的野生近緣種可能是抗病蟲害的源頭,未來可為大家帶來好處。」
人類追求高產能的代價,就是基因多樣性變少,而這往往讓植物更容易遭到蟲害、疾病,以及受到全球暖化和開發帶來的極端氣候影響。
藉著回溯稻米、馬鈴薯、燕麥、落花生等約 28 種食物的源頭植物,研究人員在 25 個國家盡可能蒐集了多樣的種子,來填補現有基因銀行的空缺。
致力維護作物多樣性的國際非營利組織「全球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Global Crop Diversity Trust)的瓜里諾(Luigi Guarino)表示:「我們希望能盡可能地取得多樣化…散居各地的族群即使只相隔數公里,基因上或許也會相當不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