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簡翊展報導)出身基隆顏家、領域橫跨牙醫與舞台劇的知名作家一青妙近日出版新書《妙台灣——聯繫台日的觀察者》,並於今(3 日)下午發表會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行發表會。本書集結一青妙以中日文發表,散見於各媒體的台日社會文化觀察,並邀請前日本外交官、目前定居台灣的知名音樂人、演員兼專欄作家馬場克樹先生對談,分享兩位所觀察到有趣而溫暖的台灣印象。
追憶二二八與自己的連結 一青妙落淚:「我是台灣女兒」
作家一青妙表示,自己的爸爸是基隆顏家第三代,但是爸爸無心於礦產事業,現在顏家可能是台灣五大家族中最沒落的,她則是在近十年才發現顏家是曾經如此輝煌的家族,開始寫作也是以這個契機為主。她也提到,自己的中文只學到 11 歲而已,懇請出席的讀者多多包涵。
一青妙一生在台灣僅生活十年,小學六年級後即去到日本,隨後三十多年的生活全部都是在日本,但是在她初中時父親即過世,母親則在她大學時過世,所以對台灣這個祖國沒有多少認識。
而《妙台灣-溫柔聯繫台日的觀察者》一書即是一青妙在台灣和日本尋根的經過,還有許多台灣記憶的整理,她形容,寫作時常常感受到爸媽在和她說話,甚至爸媽出現在她眼前,常常寫著寫著就開始笑或掉眼淚。
由於父母早逝,一青妙說,她寫作最大的動力就是希望藉由這樣和爸媽對話,所以她才不斷不斷地寫,也像是雙親要她持續地寫,寫作過程中發現自己對於父親的台灣、母親的日本,都沒有很深的認識,所以寫作也讓她能夠尋根、更認識自己。
「我是『一青妙』是『顏妙』,是台灣人還是日本人?」這些問題長期困擾一青妙,但在研究了自己的父親之後,她漸漸更認同自己是個台灣人,甚至比日本人的認同還要強烈。
一青妙坦言,自己一開始其實不喜歡「妙」這個字,在日文裡面「妙」有一些負面的意思,而且又單字一個「妙」,不像其他日本女性都叫「XX子」,「妙」聽起來就很像歐巴桑,但是「妙」在台灣反而有正向的意思,所以她開始感謝父親幫她取這個名字,然而她只知道「妙」是引用自《老子》,但是至今還不懂真正的意思。
2017 年是 228 事件 70 週年,一青妙以受難者家屬身份參加受難儀式,她祖父在 228 名譽受損一事,到近年才被平反,她按規定申請了賠償金,雖然金額不多,但更重要的是恢復祖父名譽,卻在爭取恢復名譽時,家族裡有些人認為她是多此一舉。
一青妙提到,2017 年那次是民進黨執政後首次的二二八紀念活動,總統蔡英文堅定地表示會全力追查真相,當時聽完蔡英文的談話,一青妙感動地流下了眼淚,而今日能夠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發表會,她覺得很有感覺、很有意義。
在一青妙追求真相的過程中,當年是她第一次踏入二二八紀念館,館方很親切地教她如何查找資料、申請賠償,最後也獲得批准了,她也是從 2017 年開始關注更全面的二二八。回憶起當時,一青妙忍不住哭了出來。
一青妙噙著眼淚說,「很多資訊都是來自前衛出版社的書籍,她才能來理解到那個年代顏家是過著什麼日子」,今日能在前衛出版社出這本書,她覺得很有意義,即便有些家人反對,但她身為一個台灣女兒,她還是會想去理解、追查。
在台灣從官場走到劇場的馬場克樹
日本前外交官馬場克樹提到,很多台灣人都知道馬場這個姓氏,大概都是因為摔角巨星——巨人馬場的關係,聽到馬場還會比出手刀的手勢,而剛才一青妙說「妙」聽起來像是歐巴桑的名字,正好他外婆的名字就叫做妙子。
2007 年時,馬場被派來台灣工作,他寫了 40 多首歌,馬場表示,因為他遇到台灣人的人情味以及台灣美麗的大自然,這帶給他很大的靈感,也因為這樣,後來回到日本就辭官了,在他接近 50 歲時有個感受,年輕的時候有歌手夢,就想說趁現在去試試看,原本辭官後想要回來台灣,但是就碰上 311 大地震,於是又投入志工的工作,一年多之後才又回到台灣,他的曲子也被《逆光飛翔》作為電影主題曲。
馬場直言,單單做音樂是吃不到飯的,剛好一位友人邀他去試鏡一部日本時代的電影,試鏡後就上了,扮演台北州警政署長的角色,就這樣踏入了台灣演藝圈,後來也演了三部舞台劇,也遇到日本的雜誌社來邀稿,所以現在有了演員、歌手與專欄作家的身份。
「2007 年來到台灣的時候,雖然上級派我到台灣來,但到去年才發現自己和台灣的機緣是更早開始!」馬場說,他的曾祖父 100 多年前就被派來台灣任職於台灣總督府,他阿嬤是在台灣出生的灣生,所以他和台灣的緣分不只是十幾年,而是一百多年前就埋下他和台灣的緣分,能來參加這場活動,覺得很感謝!
一青妙懷念台式便當 馬場被台灣機車瀑布嚇到
對於台灣的第一印象,馬場表示,第一次來台灣是 2000 年,曾到過北京留學所以會講中文,有師長告訴他,如果會中文只是去中國那就很不好,應該來台灣看看,於是暑假時就來到台灣,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人原來會講中文,然後也發現台灣人真的很友善,雖然他學過中文,但是很多他看不懂的字詞,譬如「甜不辣」。
一青妙說,她對台灣的第一個印象反而講不出來,因為她就在這裡長大,她到日本去最大的衝擊,是在日本小學發現便當是冷的,沒有蒸氣可以蒸,當時有點嚇到「大家怎麼都吃那麼冷、硬的便當」,但是飯菜分開放看起來是很精緻的。
在日本求學時,一青妙仍懷念台灣的便當,那種「菜都壓在飯上,菜汁都透在飯裡面」的便當,結果日本人就覺得這樣的便當很不好吃,很像是狗在吃的,甚至覺得「阿妙,你到底帶什麼來學校吃?」後來才漸漸把自己的便當變成日式的便當,飯菜是分開放的,但到現在還是很不習慣日本便當,只是台灣遊客還是喜歡在日本火車上吃日本的便當。
對於台日便當的差異,馬場表示,相對於日本冷硬的便當,他比較喜歡熱的台灣便當,尤其是咖啡色的炸排骨便當,滷雞腿便當他也很喜歡。另外,馬場提到,來台灣後最驚訝的事情是機車瀑布,機車族不僅多,而且騎得很勇敢,他很害怕這個,每次坐人家的機車就覺得好恐怖,這是日本人來台灣一定要注意的地方,「台灣摩托車比想像中更勇敢!」
一青妙則說,日本人騎車比例低,多是利用腳踏車或公車、電車,但是台灣鄉下就比較依賴機車,自己此生拿到駕照後,第一次騎摩托車就是在台南,結果不習慣催油門還摔車了,習慣了之後就覺得這是很方便的交通工具,在台灣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騎著摩托車到處逛。
台日工作現場氣氛差異 台灣具彈性、日本較拘謹
馬場說,他其實沒有在日本演藝圈工作過,所以他不知道日本人會怎樣,唯一比較特殊的經驗是,一部好萊鄔在台灣拍的電影《沈默》,他接觸到美國人做的工作,美國人很有規則,必須要一例一休,每天工作就是八個小時而已,也隨時可以吃喝,工時管得非常嚴格,即便日程會延後也沒關係,但自己曾在台灣連續拍片 24 小時,感覺台灣人工作比較辛苦。
在台灣工作讓馬場體驗到台灣的三大特色:做事情很彈性和靈活、文化背景多元、接納性也比較強。一青妙則認為,台灣人的習慣日本人反而比較不能接受,日本人每個細節都非常仔細,她接觸舞台劇工作後,發現台灣人是比較隨性,「台灣演員上台不太按照台詞,但是在日本的話一定會按台詞一字一句呈現,甚至連句點的情感都要表達出來!」
一青妙的看法馬場也十分認同,馬場指出,日本舞台劇要求很嚴格,連劇本上「……」都要完整呈現, 而一青妙提到,進到舞台劇排練場,按鞋子的方向就可以分辨台灣人和日本人,進門之後會將鞋子轉向門外的是日本人,直接順向放鞋子的就是台灣人。對此,馬場解釋,這是從小日本父母的教育,像武術道場也會要求鞋子不能直接朝向道場。
被問到「為何選擇長住台灣」,馬場回應,「不是我選擇台灣,而是台灣選擇了我!」,因為他第一次長住是在 2007 年,那時他覺得,應該是因為他會講中文,所以才被派來,但後來發現在台灣呼吸時很舒服,對他來說很輕鬆,工作也有彈性適合他的個性,他不習慣規規矩矩地。
馬場提到,感覺在台灣做什麼事業的門檻都比較低,但比較難延續,來台灣之後他也有很多靈感,習慣用音符來描繪台灣的美,因為自己在台灣,所以更能表現自己想做的事情,而 100 多年前阿祖就來過,感覺就是阿祖要他來的。
一青妙表示,七八年前開始頻繁回到台灣,覺得台北變化太大,到台南則有一種回到自己那個時代的台北的感覺,所以每次到台灣都必定要到台南,而她覺得台灣人很會做東西、有效率,但是淘汰率比日本更競爭、激烈,像是一部電影,可能上映兩天沒有票房,就馬上被下架了。
對於台灣觀光區域的經營,一青妙說,日本人對大稻埕其實很有興趣,一些大稻埕出產的袋子、籃子都深獲日本人喜愛,但當有越來越多人潮,地主就把租金提高,最後變成只剩下連鎖店能夠生存,這個現象在台灣常常出現,如自己的家鄉九份老街也出很多問題,現在九份芋圓現在可能到處都吃得到,她認為,每個觀光區的作法應該重新調整、思考,否則有些歷史特色反而無法展現了!
談台灣人情味 一青妙坦言一開始不習慣 馬場感謝台灣人救助311
馬場表示,台灣的人情味是一種對人的關心,然後這份關心讓人與人之間心理距離更靠近,台灣人對 311 地震的友善與幫助也深深鼓勵東北人,他身為一個東北人,他非常感謝台灣的幫助。
「人情味在東京其實是不需要的東西,多數東京人就是希望別人不要干涉他太多!」一青妙說,拉開距離比較輕鬆,但如果在台灣還這樣的話,就無法融入台灣社會,剛開始她對台灣是很不習慣,回台灣時,她姑姑常會問她「有沒有吃東西」,讓她覺得受不了,直到後來才發現這是一種關心。
一青妙認為,在台灣,每個人常常將認識的人當作自己的孩子去管、照顧,和日本人的觀念有些不同。馬場也說,台灣的人情味和日本「義理」不同,是有點難理解的關係。
在台灣日本間來來去去的一青妙表示,她已經習慣台灣人情味,回到日本反而還有些不習慣。長住台灣的馬場也說,他剛到台灣來也有些不習慣;一青妙則認為,日本人喜歡到台灣可能也是喜歡這份人情味,可能感受到日本人他們過去在鄉下或者阿公阿嬤還在的時候,曾經有過那樣的互相關心與舒服的空氣。
菜市仔文化的記憶:攤位混雜+人情味サービス
馬場說,他常去雙連菜市場和新生北路橋下的市集,而日本傳統的市場越來越小,也沒有什麼喊價的習慣,但是台灣傳統市場比較常見,在菜市場用台語討價還價比較有利,有時還會有一些「サービス」(Service 的片假名,在台灣常指消費以外的附加服務、贈品)。
一青妙表示,過去離她家最近的市場是東門市場,但是現在規模也縮小了,繁華的樣子也變少了,長大之後回去看了之後覺得很失望,但她到每座城市還是會去逛菜市場,看到菜市場就覺得台灣味都在那邊,而讓日本人最驚訝的就是,「賣吃的攤位,旁邊還可以賣內衣褲、賣豬肉,非常混但就是充滿台灣味,菜市場也是具代表性的地方!」
台日市集文化的差異,一青妙提到,過去東門市場一進去,可能攤販的籠子裡就有活的蛇或青蛙,當場選、當場殺,但是這樣的氣氛現在就少了,她覺得這應該要保留下來,像沖繩也能看到類似的市場,但是近年也都沒有了,能夠在菜市場看到食物的實體是很有教育效果的,像日本小朋友只會吃一片一片的魚肉,甚至看到真正的魚還會害怕。
台灣美食哪樣好?一青妙超喜歡珍珠奶茶 馬場更愛臭豆腐
被問到喜不喜歡珍珠奶茶,馬場回應,「我喜歡,但是久久一次就好不要太多,我比較想吃臭豆腐!」一青妙則表示,她超喜歡喝,之前在日本要買,可能要搭車一個多小時才買得到,現在珍珠奶茶在日本開始流行,走一小段路就買得到,還是很道地的口味,但只是兩三百塊才買得到一杯。出版社也提到,書本封面一點一點的紅色圓圈即是代表台灣的珍珠!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妙台灣:溫柔聯繫台日的觀察者” book_author=”一青妙” book_publisher=”前衛出版社” book_publish_date=”2019/10/30″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11/022.jpe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38025?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11″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0160.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