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林雙牧報導)中國導演婁燁執導、因觸及六四天安門事件而遭中國禁映近 20 年的電影《頤和園》,5 月 9 日正式於全台多家戲院上映。該片以1980年代末一段青年戀情為主軸,背景橫跨六四事件與後來的中國轉型期。導演婁燁在訪談中以充滿隱喻的語言談論「六四」,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頤和園》自2006年在法國坎城影展首映後即被中國官方全面封殺,導演婁燁也因此被禁拍影片5年。片中不僅呈現1989年學生參與北京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場景,也有多段尺度大膽的情慾鏡頭,成為當年中國極力封鎖的話題之作。婁燁表示,這是一部關於「愛情與時代」的作品,「六四只是背景,真正想談的是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情感碎片。」
在談到《頤和園》如何觸及六四事件時,婁燁表示:「1989年,整個就像學生和政府的一次做愛,做愛沒做好,做得很難受,很不舒服,然後政府打了學生一個耳光。打得太重,流血了。」他形容中國之後十年的經濟改革與開放,某種程度上是官方試圖彌補當年的「過分舉動」。
對此,當年天安門學運領袖之一吾爾開希也做出回應。他認為《頤和園》「說出了那個世代青年的徬徨與無力感」,儘管片中對運動場景的處理不完全精準,但導演所呈現的情緒十分真實。他說:「有幾個畫面,真的會讓人想哭。」
吾爾開希補充指出,1989年春天,在北京幾乎沒有人不參與學運,「支持與否不是對錯問題,而是良心問題。」他也反駁電影中出現的「混亂場面」,認為當時學生雖有恐懼,但並未失序。
《頤和園》故事橫跨1980年代中後期至2000年,聚焦北京大學生余紅與周偉的愛情歷程,並穿插中國社會在政治與文化層面的劇變。電影名稱象徵著主角最美好的記憶時刻——兩人曾在頤和園湖面上泛舟,被視為對過往純粹情感的追憶。
該片此次由台灣多家獨立與商業戲院上映,包括信義威秀、光點華山、真善美劇院、高雄市電影館等,全台共超過20個放映點。上映首週觀眾可憑票獲贈A3原文電影海報,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