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筱峰專欄》台灣有部分人逃避自由,中國人更是比比皆在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心理分析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在《愛的藝術》中說: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愛情可以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而雙方都會因喚醒了內心的某種生命力而充滿快樂。」

佛洛姆認為,愛的本質有四大元素:關懷、責任、尊重和了解。

今天是佛洛姆的冥誕,他在 1900 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身為猶太人,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而前往瑞士,再到美國發展學術、任教。晚年又回到瑞士。

他的著作甚豐,尤以《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是分析專制獨裁政治形成的心理背景,最具啟發性。

我在高中時深受佛洛姆的啟發。以下是我在回憶錄《小瘋人生》中的一段受佛洛姆啟蒙的敘述:

〈佛洛姆教我不要「逃避自由」〉

在民主自由的理念上,高中時代讀到心理分析學家佛洛姆的 《逃避自由》的理論,大受啟發。他比喻獨裁者的形成,像「虐待狂」跟「被虐待狂」的結合。

佛洛姆說:

「想要主宰他人的行為與想要被主宰的行為雖然正好相反,但實際是有密切關聯的。從心理學的觀點研究,兩者有一個共同的來源,你不能忍受自己的孤獨及懦 弱,這種現象為共生體,意即兩者必須共存。因此必須喪失其個別獨立的完整性, 而成為互相依賴的現象…,一為失去自己,使自己融化於外界的權力中;另一為 擴大自己,使他人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獨裁政治便是「虐待狂者」(統治者)與「被虐待狂者」(擁護獨裁者)的 密切合作而形成的。人民由於徬徨、無助、孤獨、不安全感等,而造成逃避的心 理機制(Mechanisms of Escape)。

佛洛姆說:

「逃避的心理機制在被虐待者方面而言,是指其個人有放棄其自己獨立自由的傾向,而希望去與自己不相干的某人或某事結合起來,以便獲得他所缺少的力量。」 「被虐待狂的景象,有依賴的特性,其一般的取向,很明顯的是一種病態及無理性的,但卻常常以合理的方式表現出來,他們總是認為其依賴特性是愛護與忠心。」「獨裁主義的勇氣是能承受他們的主宰所帶給他們的一切命運,能忍受而不抱怨是最高的美德…。獨裁的特性中,服從才能代表他們的英雄氣概。」

了解這種逃避自由的心理機制,對於歷史上人民擁護獨裁的心理背景,應該 可以更加了然。在帝王專制或極權獨裁的政治下,奴性的人民總自認為對獨裁統治者的一言一行表示無異議的馴從,是一種忠心愛國的表現。反之,若是對統治者表示異議,則是一種「叛國」、「叛亂」的罪行。

佛洛姆的分析,仿佛針對著三年前還在書桌上擺著蔣介石照片的我而發的。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我一路所受的教育–效忠領袖,報效國家–的教育,不就是這種培養廣大人民「逃避自由」的教育嗎?

也差不多在此時(高中二年級),我讀到徐訏的《個人的覺醒與民主自由》。他是文藝作家(以《風蕭蕭》聞名),也在《自由中國》發表自由主義的文藝理論的文章。徐訏以下這段文字也把我打醒:

「個人崇拜乃是英雄主義的產物。當一個領袖,可以肅清壓抑一切異己的勢力之時,他就必須造成一種偶像性的個人崇拜,這時候,他必須被神化為萬能,變成一個祭師,代表了神,成為聖經教義的最正確的詮釋者,使無人可以變動其領導地位。」

佛洛姆和徐訏的理念,今天來看仍然很管用。今天的中國出現終身職的「習皇帝」,竟然還有很多人覺得沒有關係,說「國家」比較重要,個人無自由沒關係,這正是「逃避自由」的心理。台灣有部分人逃避自由,中國人更是比比皆在逃避自由。

(以上摘錄自拙著《小瘋人生》第6章「第一次覺醒」)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