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基進專欄》蔣萬安「用台北市長身份道歉」

圖片來源:中央社

企圖撇清蔣家責任避重就輕毫無悔意

選前不斷利用蔣經國政治符碼獲取選舉政治紅利的台北市長蔣萬安昨天「#用台北市長身份道歉」,還把李登輝跟馬英九兩個前市長、前總統拉下來,完全顯示出「蔣萬安只是蕭規曹隨,迴避用蔣家後代身份道歉」。

蔣萬安種種作為顯示毫無悔意

這完全證實了台灣基進先前對於蔣萬安只是把二二八當作公關危機處理的評論。面對抗議民眾,蔣萬安只是呆站在那裏,悻悻然地表示台灣是多元民主社會,每一種聲音都尊重。顯然,蔣萬安是收割台灣眾多民主前輩,犧牲生命跟自由,對抗蔣家極權體制,爭取而來的果實,拿來營造自己的民主形象。

然而,面對二二八,自己的先祖輩蔣介石父子完全沒有尊重台灣人,要求民主的多元聲音,反而採取血腥屠殺的手段鎮壓。蔣萬安選擇忽略,更別說批判。

中正紀念堂堂體內前總統蔣介石銅像。圖片來源:中央社

蔣萬安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抱持誠懇、謙卑、肅穆的心情來參加。但,言談中就是沒有悔改、抱歉的心情,顯示出根本沒有心要道歉;蔣萬安輕輕帶過地說,只為天馬茶房的私煙查緝事件道歉。但,對於蔣家父子後續的清鄉,以及隨之而來的白恐,完全是避重就輕,企圖把蔣家跟國民黨的責任最小化,再次顯示蔣萬安的毫無誠意。

若有心應要求國民黨交出政治檔案

蔣萬安說,希望將來有新的證據,可以撫平家屬的心靈與悲傷。但實際上,根據各種史料、文件與口述歷史訪談,以及學者的研究,目前已證據確鑿,能夠撫平家屬內心的,就是蔣萬安以蔣家後代身份道歉。就算是需要新的證據,欠缺的,也是國民黨一直推托,堅持不全面交出來的檔案文件。如果蔣萬安真的有心,應當直接要求國民黨配合交出,才有可能撫平家屬心靈。

有悔意就全力清除北市所有威權象徵

台灣國家聯盟歷年來,都會與台北市政府合辦228紀念活動,今年因台北市長蔣萬安擁有「蔣家後代」身份,故而拒與北市府合辦活動,將另舉辦紀念活動。對此,蔣萬安表示,會持續傾聽、坦然面對,在市政層面上能做的不會迴避,並分享與228受難家屬會面的照片。

然而,蔣萬安若自認「蔣家後代」,除了收割政治利益,更該承擔政治責任。蔣萬安從未代表蔣家對228受難家屬真誠道歉,也沒有具體作為,甚至其父蔣孝嚴還曾對出版《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指出事件元兇是蔣介石的學者提告,顯示該家族從無悔意。

況且,既然蔣萬安要談面對,就不能迴避市政層面上能做之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全力清除臺北市內與蔣家有關的威權象徵,特別是蔣介石銅像的移除,以及全力配合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工作。

全力投入中正廟轉型是認錯的第一步

以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工作為例,2007 年時,陳水扁政府要進行中正紀念堂改造,教育部規劃拆除圍牆,而當時臺北市郝龍斌市府則發文教育部,將中正紀念堂列為「暫定古蹟」(市定古蹟),該年底「文建會」(文化部前身),為避免北市府管轄中正紀念堂,指定中正紀念堂為「國定古蹟」,範圍為堂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和迴廊。2008 年北市府文化局地方登錄中正紀念堂為「文化景觀」,範圍包括堂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和迴廊,並包含臺北府城東門和園區四周道路。

蔣萬安要做的,就是全力解決市府對於中正紀念堂的「文化景觀」身份所設下的限制,並全力支持文化部變更中正紀念堂的「國定古蹟」身份,為轉型工作解套,並優先去除堂內強調威權崇拜的蔣介石銅像。

如此不僅回應受難者與其家屬,對於蔣介石銅像必須移除,將其他空間還給社會的期待,也是展現和解誠意,真心認錯的第一步。

畢竟中正紀念堂作為台灣具代表性的不義遺址,在當前民主憲政體制下,用帝陵的空間格局,以及大規模的都市土地與國家資源,紀念殺害人民的獨裁者,本身就是不義之事,可惜至今依然沒有徹底去威權化,蔣萬安願意面對與處理嗎?

中正廟連興建過程也充斥威權獨裁特徵

更何況,中正紀念堂整個催生過程,也是充滿「假民主,真獨裁」的情形。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在行政院院會,組織「中正紀念堂籌備小組」,推動民間連署、提倡、投書,蒐集全國人民的熱烈意見,受到廣大人民的「請託和要求」後,才決定要蓋。表面上,此小組是催生者,但事後來看,所有事項都是蔣經國或宋美齡的決定,意即「蔣家的決定」。甚至,連建築師也是蔣家御用建築師,圓山飯店、桃園慈湖的四合院,都由其操刀,採用的是模仿中國南京中山陵的模式,完全忽視公開競圖規則。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民黨覺得紀念獨裁者比拼經濟還重要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原本中正紀念堂的土地,是預計建造如同世貿展覽中心的現代化商業中心,用來拼經濟的。但因為蔣介石死掉,就突然終止,改成紀念堂,為紀念獨裁者,讓臺灣晚 15 年才能拼經濟。蔣萬安要面對,請拿出實際的具體行為,做為道歉、悔改的第一步,才有資格談和解。

原文出自台灣基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