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伊斯坦堡一戰後特展呈現眾生相 今昔相比既視感強

成千上萬的難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湧入伊斯坦堡,這些人亟需安頓及就業機會,當時土耳其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通貨膨脹嚴重到令人難以置信。圖為多爾瑪巴赫切宮前的俄羅斯難民營。(伊斯坦堡研究所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伊斯坦堡一項特展呈現這座古都一戰後被協約國聯軍占領期間的眾生相,回顧大時代下被遺忘的個人及事件。百年前接納大批難民及居民飽受通膨之苦的過往,與土耳其當前處境對比,相當類似。

伊斯坦堡研究所近日推出「被占領的城市:伊斯坦堡1918至1923年的政治及日常生活」特展,回顧最動盪的時期之一,重溫大時代下被遺忘的個人、事件及運動。(伊斯坦堡研究所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土耳其今年邁入建國百年,伊斯坦堡研究所( The Istanbul Research Institute )近日推出「被占領的城市:伊斯坦堡 1918 至 1923 年的政治及日常生活」特展,展示來自土耳其、法國、英國、希臘、亞美尼亞及俄羅斯圖書館及檔案室的系列史料,重現這座都市 1918 年 11 月到 1923 年 10 月期間的軍事、社會及文化面。

伊斯坦堡研究所計畫主任坎泰( Mehmet Kentel )今天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 1918 至 1923 年是伊斯坦堡史上獨一無二的時期,當時來自不同國家的軍人、官僚、外交官及藝術家湧入,更添這座城市的歷史厚度。這項展覽不僅描繪伊斯坦堡蓬勃的文化活動,也展出當時居民的難處。

他說,成千上萬的難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湧入,這些人需要食宿及就業機會,當時土耳其經濟局勢嚴峻,通貨膨脹嚴重到令人難以置信,影響伊斯坦堡生活條件。現今伊斯坦堡街頭則可聽見烏克蘭人的反戰口號,土耳其民眾也受高通膨及可負擔住房不足等問題所苦,與一百年前的狀況有相似之處。

1918至1923年是伊斯坦堡史上獨一無二的時期,英、法、義聯軍占領這座千年古都,不同國家的軍人、官僚、外交官及藝術家湧入,更添這座城市的歷史厚度。圖為協約國指揮官參加當地兒童的割包皮儀式。圖片來源:中央社

 

成千上萬的難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湧入伊斯坦堡,這些人亟需安頓及就業機會,當時土耳其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通貨膨脹嚴重到令人難以置信。圖為多爾瑪巴赫切宮前的俄羅斯難民營。(伊斯坦堡研究所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根據展場文件,伊斯坦堡被英、法、義聯軍占領期間紛擾不斷:居民目睹並參與抗議暴力及反占領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工人階級為爭取更佳待遇發動罷工,癱瘓電車、渡輪及煤氣廠;被控犯下戰爭罪或蔑視蘇丹的軍官及官員於拂曉時分遇襲。

當年在小餐館用餐的民眾曾被質疑藏匿武器及禁書,而遭拘留或搜身,協約國軍人與民眾在酒吧大打出手,也有武裝組織發動暗殺、私刑及綁架。當權者中誰將失勢,誰將接手統治等謠言紛飛,協約國官員、鄂圖曼內閣及土耳其政府相互矛盾的聲明更加劇臆測氛圍。

一戰及其後的衝突導致伊斯坦堡金融秩序崩盤,居民因經濟不穩及通貨膨脹不知所措,竭力維持生計。不同地區遭大火肆虐,成千上萬民眾無家可歸。住房數量減少,加上移民及尋求庇護者湧入,避難所需求增加,使伊斯坦堡當時生活成本超過全球平均水準。

此外,這段期間西班牙流感、傷寒、肺結核及霍亂等流行病席捲全球,伊斯坦堡史無前例的人口遷徙加劇傳染,性病也是當地政府及協約國軍隊關注的議題。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伊斯坦堡居民持續努力改善他人及自己的生活,如開設學校及社區組織、舉辦音樂會及展覽。當時新的政治、文學和藝術思維為蓬勃發展的報刊注入一股生命力。慈善機構則籌募資金支持難民、負傷的退伍軍人、孤兒及經濟弱勢者。

不同族群到來,也為伊斯坦堡樂界開闢新風貌。在協約國及鄂圖曼帝國支持下,古典音樂蓬勃發展,塔克辛廣場( Taksim Square )的馬克西姆( Maxim )俱樂部將爵士樂等新音樂流派引入這座千年都城。展場也播放當時的音樂片段,讓遊客感受伊斯坦堡百年樂風。

「被占領的城市:伊斯坦堡 1918 至 1923 年的政治及日常生活」特展( Occupied City : Politics and Daily Life in Istanbul , 1918-1923 )展至今年 12 月 26 日。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