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從徒步時代邁向鐵路時代,日本準時的日常

圖片來源:中央社

[bs-quote quote=”對這一百年左右的日本社會而言,列車依照時刻表準時在車站離到,是理所當然的日常。”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 color=”” author_name=”” author_job=”” author_avatar=”” author_link=””][/bs-quote]

 

軌道繼續延伸、各處都開始營運後,對鐵路的期待也一下高漲起來。連從新橋到橫濱這種徒步或乘轎要花上半天到一天時間的距離,鐵路都用不著一個小時;東京到京都,徒步要走二十天左右,如果遇到河川泛濫渡船停駛,不知道要花上幾天,現在變成一兩天就能到,真不得了。只要建了鐵路,什麼都做得成——對於只有費勁的交通方式可用的日本人而言,鐵路就好似一根魔杖。日本社會在明治時期,經歷了兩次鐵路建設的熱潮。

而實際上,鐵路即將劃時代地改變日本社會。本來,除了大隈重信和伊藤博文等鐵路推進派,京都到東京之間的鐵路,不過被視為天皇出行京都、或配合國會開會將議員送到東京的交通手段而已。但從西南戰爭開始,隨著接下來日本與清國、俄國等外國的戰爭開打,人們逐漸瞭解,鐵路在運送軍人和軍事物資上,是效用極大的運輸方式。絲線與絲織品是當時日本的重要輸出產品,它們從上州的產地到橫濱港口的運送,鐵路也貢獻很多。

鐵路一向被當成技術或強化中央集權體制的手段來發展,而到了明治中期,視其為產業的發展方向,已經追了上來。此後,鐵路在日本社會的功能益發提高,如同牽引著日本現代化的火車頭。

如果說德川幕府之前的日本社會,選擇的是利用有山有谷有河川的地形為自然要塞,藉此確保社會安定,那麼,明治政府以降的日本社會,選擇的則是改變地形、鋪設鐵路、讓大量物資和人得以移動,藉以發展軍事與經濟的道路。

在山脈裡建隧道,在河川、山谷上架橋鋪鐵路,之後的世代更透過高速公路克服這樣的地理條件,將它與國家的繁榮連結。這從以前的明治時代到今日,一直都是日本政治的大課題,它左右著日本的政治環境,重要到甚至有「土木建築之國日本」這樣的形容出現。

順帶一提,日本最早的鐵路,有一部分是在海上行駛的。當時的陸軍和彈正台(後來的司法省)強硬反對鐵路建設,說那是額外開支,若有鋪設鐵路的資金,不如撥給國防經費,還阻撓鐵路用地的測量。大隈重信說,「那就走海路。」於是,最早的鐵路有部分區間是在海上砌石,在其上通行列車的。而成為新橋車站用地的汐留,與那一帶群集的船家女主人,早已發生和迫遷相關的補償問題。

日本的鐵路,並非建設在什麼都沒有的荒野。軌道和車站,總在人們步行可到的距離內,環顧軌道周邊,近處就有人走的小徑和房子。在人所居住、已有社會秩序和文化之處,某天開始,鐵路就像突然改變現狀般地鋪設了起來。對日本社會而言,鐵路建設不僅克服了有山有谷有河川的地理條件,也意味著徒步應對自然要塞的時代裡所培育的社會秩序與文化、國防的構想、甚至繁榮國家的方法,都急遽地重組了。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準點發車: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 book_author=”三戸祐子” book_translator=”羅晨音” book_publisher=”游擊文化” book_publish_date=”2022/11/16″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23/01/Ponder-06《準點發車》書封-立體–scaled.jp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940446?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2301″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995897.html?” ext_link_text_1=”TAAZW購書” ext_link_2=”” ext_link_text_2=”” ext_link_3=”” ext_link_text_3=””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