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北市首創視障水中飛輪 帶領學員走出舒適圈

台北市體育局成立身障者運動指導團,並首創視障者水中飛輪課程,參與學員皆表示開心又好玩。圖片來源:中央社(台北市體育局提供)

為協助市民培養運動習慣,台北市體育局成立身障者運動指導團,並首創水中飛輪課程。參與學員指出,本來非常怕水,但在教練引導下開始能夠享受水中運動,真的很開心。

台北市體育局在西元 2019 年成立身心障礙者巡迴運動指導團,3 年來累計超過 3700 人次參與課程,更首創視障者水中飛輪課程,藉由水中阻力減緩運動傷害,同時提高心肺耐力。

水中飛輪教練吳晏妮表示,與陸上運動相比,身障朋友在水中會有更多動作可以做,因為水有浮力,可以幫助肌肉放鬆及雙腳離地,並提升身體恢復能力,但水同時有阻力,可以增加訓練強度、提升肌力。

吳晏妮指出,只要沒有開放性傷口,水中運動適合各種障別的人,例如手截肢的學員在陸上較難訓練上半身肌力,但在水裡就可以透過肩關節運動達到相同效果;也曾帶過智能障礙的學生,在陸上會難以要求遵循指令,但在水中因新奇反而能聽從指導。

吳晏妮說,此次首度嘗試視障水中飛輪,學員在課程中與結束後的回饋都非常正面,希望能成為常態性課程,但美中不足的是,水中飛輪屬於特製的大型器材,不像浮條或一般阻力器材容易取得,金額也較高,數量稍嫌不足。

參與學員洪玉玲說,剛開始下水真的很緊張,因為本身很怕水,但後來在教練指導、助教陪伴下,慢慢開始能夠放鬆身體,感受水流的漂動與清涼,「感覺之前累積的痠痛瞬間消失了,真的很開心。」

學員陳淑君表示,課程還在籌備期時,她就非常期待想參加,一直密切注意相關訊息,上課過程也不會讓人失望,很新鮮好玩。

不過,陳淑君指出,視障者因為看不到,對外界的感知注重聽覺,游泳池因為回音大,在水中容易聽不見,所以更需要一對一教練指導。

負責規劃課程的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休閒運動推廣協會秘書長王雅民表示,基礎體能是根本,除了幫助身障者能享受運動的好處,也希望讓他們做到與一般人一樣的事情,甚至嘗試水中飛輪這種一般人沒有嘗試過的事物,走出家門、走出舒適圈,拓展視野。

台北市體育局表示,重視每一名市民的運動權,今年的運動指導團除了會開設徒手肌力、運動器材及墊上運動課程外,預計推出手搖車、輪椅網球、視障盲人路跑等戶外運動體驗課程,帶領身障朋友走出戶外,跨越障礙的藩籬。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